愛心蔥抓餅DIY 提升身障者生活技能

岡山蔥抓餅家族攜手屏東縣後備旅今(19)日上午於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岡山障福中心)舉辦「愛心蔥抓餅DIY」公益活動。本次活動不僅讓身障青年親自體驗煎蔥抓餅的樂趣,還安排了芳療穴道按摩、義剪服務以及復古彈珠檯等體驗。

鍾旭輝人稱鍾大哥過去為職業軍人,退伍後,與從事教學工作的妻子林佳靜共同創立「岡山蔥抓餅家族」,這個行動源於鍾大哥岳父林欽榮「行善不能等」的教誨。幾年前,他們開著餐車走訪育幼院及社區,免費提供蔥抓餅和物資。此次活動特別安排在鍾大哥生日當天,他帶領服務使用者一起煎餅並分享蛋糕,將祝福傳遞出去。服務使用者也以清亮的嗓音獻唱生日快樂歌,感謝鍾大哥的付出與關懷。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強調:「中心一向致力打造一個多元包容的環境,讓身心障礙者能夠在安全、尊重的氛圍中成長與學習。十分感謝鍾大哥這樣的善心人士,願意投身公益,並將愛心與資源帶入中心,幫助服務使用者提升生活技能和自信心。」

來自岡山小作所的小琪表示:「過程中讓我既期待又緊張,我學會了打蛋和控制餅皮翻面的時間,當我吃到自己煎的蔥抓餅,感到非常滿足,因為我學會了煎餅的要領,期待明年還有機會參與蔥抓餅活動。」

鍾大哥表示,這次活動不僅是讓身心障礙者體驗製作美食的過程,更希望透過這樣的互動,增強其自信,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與支持。他說:「這些服務使用者,如同夾縫中奮力成長的小草,雖然沒有優渥的成長環境,但他們比任何人都渴望尊重與理解。」

鍾大哥強調「愛心無分別」,他特別感謝軍中同袍鼎力協助,募集到許多食物、日用品,希望透過「岡山蔥抓餅家族」活動拋磚引,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打造一個包容、接納的環境,讓身心障礙者能擁有更豐富的生活體驗,同時在活動中找到成就感與自信。

身心障礙影展登場 推廣社區共融理念

岡山障福中心9月14日於岡山活泉靈糧堂舉辦「2024年身心障礙影展暨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宣導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提升社區居民對身心障礙者的認識與關懷,推廣共融社會的理念,並促進不同群體間的理解與支持。

岡山小作所學員帶來木箱鼓表演為活動揭開活動序幕,透過演出展現平日努力的成果,為現場增添活力與感動。緊接著,安排了以粉彩創作為主題的團體藝術活動,邀請民眾一起創作,透過多元的活動形式,加深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權益與福利的理解。

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透過粉彩藝術創作,促進參與者與身心障礙者間的交流。副主任許雅惠表示「我們將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充分融入社會精神注入活動,並結合SDGs第17項建立多元夥伴關係之目標,中心與岡山活泉靈糧堂合作,不僅在今年啟動了發展遲緩兒童的據點服務,還新增了身心障礙者的共融服務,進一步擴大服務的廣度與深度」。

共融理念藉由粉彩畫這一媒介展現柔和與細緻特性,讓不同年齡層與繪畫經驗的參與者都能輕鬆地投入創作,在愉快的氛圍中,身心障礙者與社區居民自然互動,彼此表達的情感。此次粉彩創作主題為「蒲公英的祝福—我在遠處為你的幸福祈禱」,蒲公英象徵希望與祝福,希望傳達每位參與者對彼此的祝福與善意,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獨特性與美好。

岡山障福中心每年透過倡議講座、生命教育宣導、身心障礙者藝術展與影展等不同類型的活動,提升身心障礙者在社會中的可見度與社會參與感,這些活動不僅讓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為他們提供更多社交互動的機會,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相關活動資訊,歡迎至岡山障福中心官網查詢。

手作芭樂酥 攜手家長培養童實作力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9月7日(六)上午9:30至11:30,在燕巢區金山社區發展協會舉辦「金山社區親子共融活動—認識芭樂YA」。本次活動邀請2至6歲的孩子及其家庭參加,旨在透過有趣的手作體驗,加深孩子對社區的認識,提升親子互動與情感交流,並進一步促進家長的教養能力。

活動中,金山社區里長林順輔以圖片和影片形式,向孩子與家長介紹金山社區的農特產品—芭樂,以及其生產過程,參與者不僅能學習芭樂的生長歷程與栽培知識,還將親手製作以金山社區芭樂為原料的芭樂酥,體驗將在地農產轉化為美味點心的樂趣。

活動中鼓勵家長擔任引導者和示範者,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勇於嘗試,從而獲得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社工蘇珮雯表示:「現代孩子往往受到過度保護,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參加這類親子活動,能夠讓孩子跳脫家庭中一成不變的生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而家長也能在觀察和學習其他人教養方式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養能力。」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自成立以來,已辦理多場家庭支持與親子互動活動,今年年初與北辰鐵馬驛站合作舉辦的「異國美食親子共廚」獲得社區家長的熱烈迴響。未來,燕巢據點將持續規劃各類家庭支持活動,並計劃與燕巢圖書館合作,定期舉辦親子共讀活動,推動家庭閱讀風氣。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主要提供社區遊戲站、家庭支持服務、時段療育、行動據點等服務。明年,將走出燕巢地區,於橋頭區、岡山區擴展更多活動,讓更多社區家長了解行動式據點的服務。相關活動資訊,歡迎關注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的粉絲專頁。 

智青醫院辦畫展 籲重視海洋生態保護

由文化部、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指導,平安基金會、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簡稱岡山障福中心)、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共同籌辦的「洋海奇緣-共生和諧」身心障礙者藝術平權融合展,8月 21日上午於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辦理活動開幕式,本次畫展聚焦於海洋生態,呼應了SDGs中的第14項目標—「保育及維護海洋生態」,作品中生動地呈現了海洋生物的多樣與脆弱,盼喚起大眾對海洋環境保護的意識。

開幕式上,岡山小作所的服務使用者阿源,特別致贈一幅名為「夜幕低垂的海畔」的油畫給社會局長。阿源的作品巧妙結合了多種技法:他先用圓形行板確定月亮的位置與大小,再以畫筆和手指繪出樹枝及花朵、用刷子敲擊出星空的點點光芒,最後以保麗龍刻出的魚兒形狀,印上躍於海面的魚群,營造出一幅充滿歡愉的夜幕時分。這幅作品不僅展示了他對海洋的熱愛,更突顯身心障礙者在藝術創作中的無限潛能。

「藝想世界愛無限」身心障礙者藝術平權計畫執行至今已有四年的時間,創作者包括唐氏症、自閉症、腦麻、思覺失調症等不同障別的身心障礙者,每年都會以巡迴方式展出作品,過去曾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岡山文化中心、岡山區公所等地辦理展覽,這次特別將場域轉換至醫院,由岡山小作所、成人日照30幾位師生,精選出50幾件畫作,以海洋的多樣生態系統為靈感,描繪出豐富多彩的海洋世界。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提到「打破身心障礙者被動接受服務的刻板印象,促進社會大眾了解、認同他們,進而實踐藝術平權,一直以來都是基金會努力的目標。」通過本次展覽,充分展現身心障礙者在藝術創作中的才能與潛力,更是進一步實現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所倡導的充分融入社會、無障礙、機會均等。

過去,身障青年一直期盼有天能夠在公共場域辦理大型畫展,透過畫作撫慰人心。為了替他們圓夢,五年前,岡山障福中心開始與社團法人特殊藝術教育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基督徒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合作,安排每週一次的藝術創作課程,運用各種不同媒材,進行油畫、粉彩畫等藝術創作。

醫院過往給人較冰冷的感覺,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在1F候診區設有藝文走廊,透過藝術的力量,減輕醫護人員、就診民眾的焦慮和壓力。開幕活動上,院長吳育全特別頒發感謝狀感謝基金會及身障青年,克服自身障礙,創作出多元且具有溫度的作品。

本次畫展主題為「洋海奇緣-共生和諧」,身障青年用筆觸反映出他們對生態保育的省思,透過壓克力畫、粉彩畫等多元媒材的表現手法,期望觀眾在欣賞作品時,能夠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與生命的力量,共同守護海洋家園。活動展期自113年8月21日至114年1月9日,誠摯邀請喜愛繪畫的朋友蒞臨參觀! 

阿蓮據點辦親職講座 提升童發音技巧

該如何去糾正、引導孩子發出正確的音,是近期多數家長面臨的問題。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中心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8月份於北高雄地區辦理兩場次親職講座,提供家庭兒童發展、親職教養等知能。

由於新住民風俗民情背景與本國大不相同,「構音」在新住民家庭中是最常見的語言問題之一。有鑒於此,今年據點首度與路竹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合作,8月10日舉辦「好好運動,好好吃,讓發音更清晰」親職講座,由語言治療師張家聞主講,活動中講師利用日時方便取得的餅乾作為教具,示範了多種有趣的練習方式,透過不同形狀、硬度的餅乾,鍛鍊孩子的口腔肌肉,盼提升孩子發音準確及清晰度。

「臭乳呆」是很多學齡前孩子會發生的狀況,社工葉盈婷指出,在據點接受服務的孩子,超過半數都伴隨語言相關問題,包含發音、語句理解表達…等都是常見的。她建議家長除了連結早療資源和到醫療院所復健外,平時在家可以多與孩子互動,例如在餐桌上描述食物的顏色、味道形狀,或在玩耍的時候使用具體詞彙來指導孩子的動作,都能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表達能力。

第二場次「好好運動,好好吃,讓發音更清晰」親職講座,8月24日(六)9:30-11:00,將於阿蓮老人活動中心辦理,歡迎家中有學齡前、有語言發展及構音問題的民眾,上「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頁報名參加。

0~3歲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遲緩兒若能在這黃金時期接受早期療育,將有10倍以上的效果」,當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較慢的情形,可帶孩子至各地醫學中心的「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進行早療評估,有早療相關問題歡迎電洽(07)631-1231。

社會局長蒞臨指導 關心身障者福祉

今(8)日上午,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蔡宛芬率領團隊前往中心給予指導。岡山小作所以木箱鼓演出迎接大家,現場氣氛歡樂,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看到了身障者在生活中展現出堅強與樂觀。
從輔具中心、成人日間照顧至學前日托參訪過程中,局長與工作人員、服務使用者進行親切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活動最後,岡山小作所服務使用者「小哲」(化名)送上邀請函及粉彩畫作,邀請局長參加8月21日即將辦理的「身心障礙者藝術平權融合展」。
局長感謝學生們的熱情邀請,也非常期待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期望每位身障者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腦麻生手作卡片獻父親 謝養育之恩

8月2日下午在教保員的陪伴下,小榮(化名)將親手製作的卡片投進郵筒,趕在父親節之前將信件寄出,感謝爸爸多年來的養育之情,也祝福身體微恙的爸爸身體早日康復。

小榮的媽媽103年因中風傷及左腦,行動及語言能力受到影響,長期在家臥床靜養,仰賴爸爸及外籍移工照顧;不料,今年6月小榮爸爸也因身體出現狀況送醫治療至今,他時常擔心父親的病況而掉淚,父親節前夕小榮透過卡片傳遞思念,「爸爸,父親節快樂!」信中簡短的一句話,卻讓右手張力較大的他,耗費許多精力去完成。

今年46歲的小榮,為重度智能障礙以及腦性麻痺者,99年來到岡山小作所,說話含糊不清,時常無法精準地表達出內心想法。身邊的人時常需透過肢體動作了解他的想法,經過透過調整語速、構音等訓練,小榮現在能以簡單的句子與家人溝通,也能自行前往賣場採買生活日常所需用品,陪伴他一路成長的父親既感動又欣慰。

因應父親節到來,岡山小作所自七月起,開始安排節慶相關活動,從手作卡片到郵寄過程,帶領服務使用者了解節慶的意義、透過用尺畫直線、剪刀剪紙訓練其手部精細動作,教保員也藉此引導服務使用者回顧過去與父親相處的點滴,鼓勵他們即時道愛。也期盼這份特別的驚喜,能夠開啟話題,提升親子間的互動,雖然,有些服務使用者的父親已離世,其手作卡片訴說思念,也感謝媽媽母代父職撫育自己成長。

岡山障福中心自99年開辦岡山小作所,是介於庇護工場與日托機構的新型服務模式,主要招收1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協助其在進入職場前做好就業準備,如:工作態度、體耐力、人際互動技能等提升等。協助身障者獲得所需之個人支持與照顧,促進其生活品質,社會參與及多元發展。

湖內行動據點親子共學 助提升教養力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中心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已有11年的時間。這項服務主要針對阿蓮、田寮、路竹、湖內及茄萣區的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援。因服務個案中有一半居住在茄萣、湖內沿海一帶,為方便偏鄉地區家庭接受早療服務,據點與當地教會合作成立行動式據點,舉辦親職講座、互助成長團體,為家庭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落實近便性早療服務,提升家長對兒童發展知能及親職教養功能,湖內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自112年成立,聘請專業講師辦理多場親職講座活動,不僅嘉惠有發展上疑慮家長外,還吸引了教會中對此議題感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進一步了解早療服務與療育資源。

今(113)年5月至7月,據點辦理9場次「親子共學快樂趣」互助成長團體,每次1小時的課程中,由樹德科大兒童與家庭教育服務系講師主講。內容涵蓋育兒知識、教養原則、生活自理、親子共讀等主題。課程旨在幫助家長了解各年齡段的發展重點及需求,制定親子關係的界線,同時同理孩子的情緒,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教養孩子。具體內容包括:盥洗活動、如廁練習,衣著管理、飲食安排、以及專注、表達、認知、語言、情緒學習等方面的提升。

106年起,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茄萣教會合作,成立茄萣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服務6年來,發現湖內區有最多早療需求的家庭,因此去(112)年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大湖教會合作,成立湖內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讓家長能彈性選擇距離家較近的據點進行療育課程。

「0~3歲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遲緩兒若能在這黃金時期接受早期療育,將有10倍以上的效果」,當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較慢的情形,可帶孩子至各地醫學中心的「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進行早療評估,更多活動資訊或有早療相關問題,可上「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專頁搜尋或電洽(07)631-1231。

泳訓課開跑 鼓勵身障者參與水上活動

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泳池經歷新冠疫情、耐震補強工程及缺水等挑戰後,睽違三年,將於7月2日至8月30日重新開放使用。今年度再次舉辦水上休閒活動,與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休閒管理系攜手合作,透過「運動I台灣2.0」計畫,舉辦「快樂暢游」免費泳訓班課程。活動於7月2日至8月23日每週二至週五上午9點半至11點舉行,共設有4個梯次,每梯次招收15名學員,旨在提供身心障礙者一個享受水域樂趣的機會。

為鼓勵身心障礙者更多參與戶外休閒活動及運動,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申請「運動i台灣2.0」計畫,今年自6月5日起至8月1日止,每週三、四辦理保齡球課程,共計18場次,預估270人次參加活動。希望提升身心障礙者的運動熱情和生活品質,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享受運動的樂趣。

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設有一座符合身心障礙者使用的標準泳池,由於泳池專為身心障礙者設計,輪椅使用者也可以在旁人輔助下進入水中,感受水中的浮力。泳池除了為身心障礙者規劃的水上活動課程外,7月2日至8月30日,每週二至週五上午09:30至11:00及下午14:00至16:00,也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凡持身心障礙手冊及其陪伴者(限1名)購票10元,一般民眾票價為50元。

貼心提醒,泳池入口於公園路上,鄰近岡山高中,位在壽天宮旁。若有相關問題可於上班時間電洽中心,電話:07-6226730#129蔡社工。

治療犬入婚前成長團體 促人際互動

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今年成功申請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專案計畫,於5月7日至8月20日開辦婚前教育「幸福在你我左右」成長團體,這一次特別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合作,盼藉由12場次的課程,能夠幫助身心障礙者提升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能力。

前五堂課,特別邀請到具有社工師身份,同時也是高級動物輔助治療師的毛文君擔任主講,毛老師具備5至10年的豐富執行經歷。她透過專業的動物輔助治療,幫助服務使用者應對情緒困擾、建立社交關係並減輕壓力,提升其整體心理和情感健康。

岡山障福中心早療個管去年曾與協會合作舉辦動物輔助團體活動,參與對象主要為0-6歲之學齡前幼童。動物輔助治療師毛文君指出「有別於去年課程設計著重於感覺統合,本次活動參與對象皆為青壯年,透過服務使用者有興趣的事物作為媒介,講師以牌卡、繪本作為課程輔助,帶領服務使用者了解正向交友互動方式、認識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藉由團體分享與遊戲過程中,引導學員深入了解自身情緒、開口表達,學習合宜的人際互動,進而增進身心障礙者的人際關係建立和互動能力。」

動輔治療課程最後一堂課,服務使用者以照片製作卡片,記錄下與輔助治療犬相處的點滴及課程收穫。值得一提的是,動物輔助治療師透過輔助治療犬,創造出友善、溫暖的環境;狗兒可愛的模樣,緩解服務使用者面對陌生人群的緊張情緒。

路竹小作教保員蔡庭歡表示:「許多服務使用者很喜歡狗,因期待與寵物治療犬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返家後,便會認真練習老師交辦的功課。過程中,他們學習到了與人初次見面自我介紹的技巧、徵詢意願後才能碰觸他人的物品或身體,以及透過語言、肢體去觀察他人情緒等。幾週下來,服務使用者說話變得更加溫柔有禮貌。」

岡山小作所和路竹小作所的師生預計180人次參與成長團體。課程設計注重促進學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正向互動觀念。諮商心理師透過人際互動探討與模擬演練的方式,幫助服務使用者能夠更好地察覺自身情緒變化,並學會適當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