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機構舉辦 首屆身障者倡議比賽登場

響應聯合國倡議的「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平安基金會經營管理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岡山障福中心)與高雄新市鎮扶輪社、岡山扶輪社、路竹扶輪社、阿公店扶輪社、高雄濱海扶輪社、高雄燕之巢扶輪社、北高雄扶輪社共同主辦11月1日《勇敢追夢 自我實踐》國際身障日活動暨高雄市第一屆聯合倡議比賽,透過多元展演呈現身心障礙者勇於表達自我、積極參與社會的風貌。本次活動以「勇敢追夢 自我實踐」為主題,延續岡山障福中心推動的自我倡議理念,鼓勵身心障礙者勇敢為自己發聲,表達「我想要」與「我能做」。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過去身心障礙者多仰賴他人決策,缺乏自我選擇的經驗,因此希望透過倡議比賽,讓他們說出夢想與行動計畫,讓社會聽見身心障礙者在追夢路上的努力與堅持。「自我倡議從生活開始,身心障礙者不僅是被照顧者,更是有夢想、有能力的社會公民。」今年的比賽吸引34位參賽者報名,邀請多間高雄市身心障礙服務機構共同參與,成為高雄市首次跨機構聯合舉辦的倡議賽事。參賽者以音樂、戲劇、口述、輔具展示等多樣方式,分享自身實踐夢想、克服困難的心路歷程。評審著重於參賽者的自我表達能力、倡議意識及自立精神,鼓勵每位參賽者為自己喜愛的事物勇敢發聲。準備過程中,教保員扮演引導角色,協助服務對象從日常興趣出發,討論並規劃理想的休閒活動,如畫畫、桌遊、旅遊或美食體驗,並以簡報或口述方式呈現想法與感受。有服務對象主動規劃外出活動,利用電腦街景熟悉路線,甚至邀請朋友同行,從被安排者轉變為行動主導者,充分展現自我倡議的核心精神。活動同時融入戲劇演出,透過劇場形式詮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精神,喚起社會大眾對無障礙環境與資訊可及性的重視,推廣尊重、多元與包容的社會價值。現場並設置靜態展覽區,展示服務對象的藝術創作,讓更多民眾看見身心障礙者的創意與生命力。高雄新市鎮扶輪社社長王國州表示,今年特別挹注經費協助中心辦理倡議比賽,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0項「減少不平等」精神,提供身心障礙者一個展現自我、勇敢追夢的舞台。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科長陳惠芬致詞時特別感謝中心長期提供北高雄地區身障者服務,並提到12月3日為國際身障者日,社會局將於11月底起陸續舉辦「2025高雄市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勇敢無礙、攜手共融」系列活動,只要參加三場以上活動即可兌換精美禮物,邀請民眾踴躍參與。

身障青年紙漿創作 科工館現環保藝術力

由文化部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指導,平安基金會、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後簡稱岡山障福中心)與國際扶輪3510地區高雄新市鎮扶輪社共同主辦的「紙感生活 美好日常」藝術展,10月14日至11月2日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樓ART咖啡藝廊展出。此次展覽以紙漿創作為主軸,透過身心障礙者的雙手與創意,將生活點滴化為具溫度的藝術作品,呈現藝術平權的真實樣貌與多元生命力。

本次展覽邀集岡山小作、路竹小作及成人日照近50位服務對象共同創作,創作者包括唐氏症、自閉症、腦麻、思覺失調症、心智障礙者等不同障別的身心障礙者,在特殊藝術教育協會、台灣愛延續協會專業講師指導下,歷經五年藝術課程的學習與累積,首次挑戰以紙漿為主要媒材進行創作。展場中展出超過50件作品,包含立體雕塑、畫作、紙漿擺飾、布包與粉彩畫月曆等多元形式,呈現服務對象眼中「美好日常」的真摯感受。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紙感」不僅是創作媒材,更象徵身障者以雙手感受生活、賦予廢紙新價值的歷程。此次展覽不僅是展現藝術教育成果,更實踐藝術平權的精神,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優質教育」(SDG4)與「減少不平等」(SDG10)。期待透過藝術創作成為促進共融的橋樑,縮短弱勢族群的文化參與落差,同時以環保素材實踐永續與美學並行的理念。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進一步指出,過去服務對象一直期盼有朝一日能在公共場域舉辦大型畫展,透過畫作撫慰人心、展現自我。為了替他們圓夢,中心自五年前起外聘專業師資,安排藝術創作課程,讓服務對象接觸油畫、粉彩畫、等不同媒材,培養藝術表達力與自信。每年作品都會以巡迴方式展出,足跡遍及國軍左營總醫院岡山分院、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岡山文化中心、岡山區公所等地,今年更首次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出。

開幕式在木箱鼓組曲演奏中揭開序幕,由岡山小作所服務對象阿源擔任主持人。他親手將自己創作的「燈塔」畫作贈予社會局代表,象徵岡山障福中心作為北高雄地區身心障礙者的守護燈塔,持續照亮希望與前行的道路。

活動中,服務對象也親自送上2026手繪文創月曆,感謝高雄新市鎮扶輪社攜手岡山扶輪社、路竹扶輪社、阿公店扶輪社、高雄濱海扶輪社、高雄燕之巢扶輪社、北高雄扶輪社、旗山扶輪社、旗山東區扶輪社支持,使活動順利辦理。

此次展覽不僅展現服務對象在藝術學習中的自信與成長,也讓更多民眾看見他們以創作訴說生活的力量。誠摯邀請喜愛繪畫的朋友蒞臨參觀!

小溢勇闖廣播電台 分享藝術療癒歷程

岡山小作所的服務對象小溢,順利受邀前往高雄廣播電台參與節目錄製,勇敢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成長故事。小溢是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年輕時因幻聽與情緒起伏,曾面臨低潮與挑戰。進入到岡山小作所後,在教保員與同儕的陪伴下,逐步找回自信,從代工工作跨向藝術創作,並學習主持活動、擔任權益委員,用行動傳遞希望。

在廣播節目中,小溢談到自己最喜歡的創作—雕塑作品【海洋之星】,他以大海、魚群與珊瑚象徵夢想、友情與努力後的收穫,並分享:「創作讓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也讓我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挑戰。」從過去的情緒起伏,到如今能自信說出「我會繼續努力,加油前行」,小溢的故事正是展覽中最動人的篇章。

同時,小溢的作品將在「紙感生活 美好日常」身心障礙者藝術展演中展出。展覽時間為114/10/14至11/2,地點位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樓ART咖啡藝廊。此次展覽以服務對象首次嘗試紙漿創作為特色,展出超過50件作品,包括立體雕塑畫作與擺飾、結合在地元素的布包及零錢包、以及2026年月曆粉彩畫作,期望透過藝術展與生命故事,讓社會大眾看見服務對象的努力與堅持,也感受藝術與生活帶來的溫度與希望。

智青攜手銀髮族 粉彩創作慶榮家六六年

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以下簡稱岡山小作所)6月3日(二)於岡山榮民之家舉辦粉彩創作活動。本次活動以「貓咪」為主題,由具備兩年以上創作經驗的智青擔任講師,引導長輩發揮創意。作品將於6月27日舉行的榮家66週年家慶活動「岡榮六六 丰華依舊」中展出,邀請社區居民一同見證世代融合的成果。

岡山榮民之家平均住民年齡逾80歲,提供安養、養護及失智照護等服務,近年亦持續拓展社區合作。本次藝術交流由岡山小作所主動發起與設計,活動前智青積極投入籌備,討論分享主題、創作步驟與口語表達技巧,展現高度自我倡議能力。透過擔任引導者與陪伴者,智青將自己的創作經驗與心路歷程與長輩分享,彼此激盪出豐富的創意與情感。

粉彩畫筆觸柔和、表現自由,是一種能協助釋放壓力、表達內在情感的創作媒材。對於不善言語的智青與長輩而言,粉彩提供了一個自在的對話空間。本次主題「貓咪」象徵療癒與陪伴,參與者可自由詮釋貓咪的模樣與意涵,在色彩與圖像中感受交流與理解。

活動籌備期間,一位智青回憶起童年時與爺爺牽手散步的畫面,並將這段記憶化為創作靈感,希望在與長輩互動中延續那份親情與溫度。另一位智青芳芳,雖有癲癇病史且較少參與社區活動,仍勇敢接受挑戰擔任講者,展現成長與自信。這些看似簡單的互動,實則深深觸動彼此的內心。

副主任許雅惠表示:「我們持續透過多元方式鼓勵智青走入社區,結合藝術創作、職場體驗、音樂演出等,提升障礙者的參與度與能見度。」近期岡山小作所更與圖書館、文化中心、教會機關合作展演,持續拓展他們與社區的連結。     

世代共融彩繪復活蛋 走入社區獻感恩

為讓更多人認識復活節的意義,平安基金會經管之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後簡稱岡山障福中心)4月21日上午,於小牧人柑仔店前廣場舉辦四月主題活動,邀請YMCA路竹日照中心長輩、社區民眾、岡山小作所,及成人日間照顧近40位身心障礙青年,共同彩繪復活蛋,透過藝術創作與節慶文化交流,促進世代融合與多元共融的社區氛圍。

活動一早,由岡山基督長老教會葉恒序牧師到場分享復活節背後的信仰故事與象徵意涵,幫助參與者深入了解復活節的核心精神。緊接著展開復活蛋彩繪體驗,長輩與青年發揮創意,在蛋殼上繪製繽紛圖案,氣氛溫馨融洽,充滿節日喜悅。

除了上午的藝術手作活動,下午中心學員在教保員與社工陪伴下,親手包裝復活蛋小禮物,並走訪鄰近辦公室、在地店家,致贈復活蛋與祝福,感謝社區夥伴長期的關心與支持,也傳遞節日中關於重生與希望的精神價值。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小牧人柑仔店」設立初衷,是為讓學員透過模擬店鋪的情境,學習基礎的金錢概念與數字計算,同時透過每月主題活動與社區民眾互動,累積其生活經驗,提升其參與社會的信心與能力。中心將持續結合節慶文化、藝術教育與生命價值,營造溫暖友善、促進共融的學習環境,打造一個具溫度、促共融的學習環境。

「小牧人柑仔店」為岡山障福中心每月定期舉辦的社區參與平台,涵蓋手作、繪畫、音樂、桌遊等多元活動,持續邀請在地家庭及身心障礙朋友共襄盛舉,深化社區間的理解與接納,打造共融生活環境。更多活動訊息,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

小作所職場體驗 助身障者提升就業力

為提升身心障礙者的社會經驗與就業能力,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以下簡稱岡山小作所)3月21日攜手全聯福利中心舉辦職場體驗活動,透過真實職場情境,幫助服務使用者適應不同的工作模式,增強社會適應力,促進社會融合。        本次活動共有20位服務使用者參與,分組進行收銀操作、包裝、冷藏冷凍商品檢查、指定商品撿貨等工作。對於多數沒有外出工作經驗的參與者來說,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然而,也有部分服務使用者對於陌生的環境感到緊張,擔心無法勝任或遭受挫折。為此,教保員與家長在活動前提供心理支持,鼓勵他們以學習的心態參與,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岡山小作所近年積極推動職能訓練,曾帶領服務使用者至市府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參與烘焙與甜品製作課程,目前每月也安排一次烹飪課,期望培養服務使用者的自立能力。此外,小作所現行的作業訓練以清潔與洗車為主,每日清潔結束後,教保員會與服務使用者討論工作品質與態度,幫助他們提升細緻度與競爭力。

少數服務使用者過去曾在洗車場、螺絲工廠等地短暫工作,卻因動作較慢,或與同事、客戶溝通不順而遇挫,最終返回小作所繼續接受服務。曾在加油站服務的小餅,因與客戶溝通時語氣不當,遭遇同事冷嘲熱諷,甚至發生爭執,最終選擇離開職場。如今,提及再度就業仍感到抗拒。岡山小作所社工歐緁薰表示:「服務使用者執行特定任務時,往往會忽略細節,例如倒垃圾時未注意沿途滴落的汙水;在溝通上,也較難察言觀色,可能無意間影響他人情緒卻不自知。」

在職場中,勇於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想法至關重要。然而,許多服務使用者在自我倡議方面仍需更多支持,若無法清楚表達疑問,可能會加深與職場人員的溝通隔閡。因此,岡山小作所近年來導入藝術課程,透過繪畫訓練表達能力,並提供舞台讓服務使用者在倡議過程中累積自信心,為未來融入職場奠定基礎。

此外,岡山障福中心特別感謝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三年來捐贈逾70萬元,提供身障家庭生活日用品、營養品與食品等實質支持,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此次活動的合作,進一步深化了企業與社福機構的連結,共同為促進身心障礙者的職場適應與社會參與努力。

岡山障福、圖書館攜手 名師揮毫迎新

為營造春節氣氛,增進服務使用者與社區民眾的交流互動,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岡山障福中心)於1月24日(五)上午10時至11時30分,與高雄市立圖書館岡山分館共同舉辦「蛇來運轉-新春揮毫」活動。本次活動將邀請國際書法比賽屢獲佳績的書法家謝永泰老師現場揮毫,增添新春氣息。

活動當天,謝永泰老師將以「蛇來運轉」和「福蛇迎春」等吉祥話現場揮毫,並特別以岡山障福中心114年度企劃主題「如鷹展翅上騰」提筆,為新的一年注入希望。活動中,中心的服務使用者也將親自參與春聯書寫,透過書法鍛鍊專注力、提升手眼協調能力,同時穩定情緒,展現身心障礙者努力自信的一面。

社工歐緁薰指出,身心障礙者在書寫書法的過程中,通常會面臨注意力不集中或手眼協調之挑戰。岡山小作所服務使用者阿榮為腦性麻痺患者,因手部張力大,動作受限,寫起字來十分吃力,但他仍努力完成了「春」和「平安」的作品,希望將這些充滿祝福的春聯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因應年節需求,中心智青推出公益紅包袋,以「如鷹展翅上騰」為創作靈感,象徵服務使用者在生命旅程中勇敢面對挑戰的精神,每一款紅包袋的圖案,均由服務使用者親自參與創作,透過繪畫展現他們的生命故事與對未來的期望。紅包袋義賣收入將支持身心障礙者相關服務,幫助他們實現自立生活的目標。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此次活動除增添新春氣氛外,更是讓身心障礙者透過實際行動社區參與、增加其生活經驗希望透過此類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來自身心障礙者的努力與祝福,迎接一個充滿溫馨與希望的新年。」

障福攜手社區里民 共享聖誕佳節喜悅

聖誕佳節前夕,岡山障福中心今(20)日上午於中心大廳舉辦「聖誕愛無限報佳音活動」,十二石樂團帶來多首聖誕歌曲,提前讓身心障礙者、早療兒童及社區民眾,感受到濃濃節日氣氛。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十二石教會長期投入公益服務,經常探訪偏鄉及醫療院所,這一次由劉立仁牧師帶領樂團,為中心學員及家屬帶來溫馨感人的音樂會,活動中成人日照學員特別獻唱「最美的禮物」,傳遞愛與希望,鼓勵大家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挑戰。最後由劉牧師為在場的所有人員代禱,送上真摯的祝福。

當天下午,岡山小作師生拜訪中心鄰近的岡山平和路郵局、彰化銀行岡山分行及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第五大隊岡山分隊,以及高雄市立圖書館岡山分館等地報佳音。學員以優美的歌聲及親手包裝的糖果,向社區居民傳遞平安與快樂,讓冬天多了一份溫暖與感動。學員阿敏開心表示:「我很喜歡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歌聲,看到大家的笑容,我感到很快樂。」

岡山障福中心每年12月都會舉辦聖誕活動,為籌備這次報佳音活動,前兩個月,中心特別邀請蕭宇諾老師指導學員使用木箱鼓及手搖鈴等樂器,演奏「沒有聖誕老公公」節慶應景的歌曲。

今年以來,岡山小作特別著重於學員自主性的培養,每月召開自主性會議,讓學員決定社區參與的路線及用餐地點外,也鼓勵他們在活動中擔任接待者、主持人、導覽員,分享創作心路歷程或人生故事,從活動參與者轉變為核心角色,展現能力與自信。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岡山障福中心過去一年持續透過活動實踐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自我決策」、「自我倡導」的精神,包括新春揮毫、復活節彩蛋創作、中秋嘉年華、重陽敬老等節慶、國際身障日等,讓身心障礙者從受服務者轉變為參與者,展現其自我價值,進一步促進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友善接納。

感恩節特展 藝術彰顯感恩之情

文化部指導、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岡山障福中心)主辦的「秋日暖陽下的感恩之旅」身心障礙者藝術展演正式登場。配合感恩節,今(28)日上午中心特別舉辦慶祝活動,現場展出服務使用者的畫作,並規劃感恩故事分享及感恩樹創意工作坊,節日中洋溢暖心祝福。

活動由陳淑安牧師開場,向大家說明感恩節的意義,並為眾人代禱祝福;隨後,岡山小作所、成人日間照顧服務,還有高雄市小太陽協會帶來歌舞演出,增添熱鬧氛圍。服務使用者化身主持人與導覽員,向來賓介紹其作品的創作理念與心路歷程。透過分享,他們回顧生活中的美好經歷,學習用真誠的方式來回應他人的愛,增強人際互動與情感連結。

活動上,特別安排感恩故事分享,八位學員踴躍報名,勇敢上台說出心中的感謝。平時不善言辭的宜姍,深情地說:「謝謝教保員、社工平常的教導,讓我學會照顧自己,也謝謝爸爸、媽媽不辭辛勞接送,載我到市區學畫畫和參加比賽,讓我學得一技之長,有你們真好。」真摯的言語深深打動大家。

另一個活動亮點是牆面上的「感恩樹」,參與者細數生活中值得感謝的人、事、物書寫下來,並將樹葉形狀的紙條黏貼於樹枝間,隨著活動進行,感恩樹逐漸被填滿,來自四面八方的心意,匯聚成一幅充滿溫暖與感動的畫面。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透過這樣的活動,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與才華,更重要的是鼓勵他們勇敢發聲,自我倡議。」落實SDGs(永續發展目標)第10項「減少不平等」,透過多樣的活動形式,讓身心障礙者有更多自我表達與社會互動的機會。」

本次展覽即日起至12月31日止,展出岡山小作所、成人日間照顧服務40位服務使用者,逾50件和諧粉彩及油畫作品,涵蓋風景、靜物和抽象畫等題材,每一幅都充滿情感的流動,展覽地點設於岡山障福中心二樓走廊,歡迎民眾蒞臨參觀,一同感受服務使用者用心創作的溫度。         

自我倡議比賽 打造身障者發聲平台

為響應聯合國倡議的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指導、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岡山障福中心)主辦的國際身障日系列活動,11月2日盛大登場,本次首度  融入「自我倡議比賽」,並結合多樣的社福攤位宣導及闖關活動,旨在透過身障者的自我發聲與多元參與,推動公平參與及無障礙社會,提升社會對身障者權益的重視,也強化其自信心與社會參與感。 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

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今年自我倡議比賽以「好好生活 由我掌控」為主題,共有6個單位,23位身心障礙者報名參加,本次活動參賽年齡範圍為18至64歲,透過三分鐘的表演,分享自己的休閒活動與生活故事,內容涵蓋旅遊經驗、興趣嗜好及克服障礙的心得。比賽由阿公店溪文學獎總顧問蔡文章老師、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德蘭啟智中心督導辛正平、鍾蕎憶講師擔任評審。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

第一名由智青之友協會陳冠旻拿下,他以簡報說明自己如何規劃高雄旅遊景點,再以影片分享與同儕出遊的回憶,獲得評審青睞。第二名為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的曾宜姍、第三名則是社團法人高雄市艾心關懷協會的蔡振煜。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

除了自我倡議比賽外,活動當天,岡山障福中心兒童早療通報轉介暨個管中心、高雄市小太陽協會方舟就業服務協會、高雄市艾心關懷協會、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圓心工作坊等共9個社福單位設攤,提供諮詢服務,讓參與者更加了解現行的身心障礙者福利政策。此外,闖關活動則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升身障者及其家屬對社會資源的認知與運用。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期待通過活動,讓更多身障朋友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也讓社會大眾聽見他們的故事。」她進一步強調,CRPD所倡導的公平參與精神,不僅是權益保障,更是身障者融入社會的關鍵一步。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

此次活動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第10項「減少不平等」,並結合「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精神,強調平等參與社會的權利。CRPD八大原則中,包括「尊重固有尊嚴、個人自主和選擇的自由」及「無障礙環境的保障」,一直都是岡山障福中心多年來所推動的核心價值。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

長期以來,岡山障福中心致力於推動身障者的自我倡導及能力提升,透過多元化活動,逐步實現CRPD所強調的「無障礙參與」理念。此次活動,吸引來自高雄各地的參與者及其家庭,也邀請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在互動中增進彼此的理解與包容。期望喚起更多社會資源的投入,打造一個更加友善、無障礙的環境,讓身障者在社會中得到應有的支持與尊重。國際身障日_自我倡議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