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花相框療癒手作 燕巢據點伴家長紓壓

由高雄市政府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趁著父親節周末,攜手花萌-花藝手作工作室,於燕巢老人活動中心舉辦「家長紓壓喘息—送給家長的療癒之花」活動,吸引逾10位家長參與,期盼藉由活動讓長期忙於照顧孩子的家長,透過花藝創作放鬆心情。  活動邀請花萌-花藝手作工作室花藝師侯靜宜擔任講師,以色彩繽紛的乾燥花材,指導家長製作獨一無二的萬用押花相框。許多家長特地攜帶全家福的照片,將作品化為專屬於家庭的紀念。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專注於挑選花材、構圖與黏貼,過程中彼此交流創作心得,紓緩平日因育兒與工作累積的壓力。

社工蘇珮雯指出,許多家長平日全心投入照顧孩子,生活步調緊湊,容易忽略自身的情緒與休息需求。透過花藝創作,家長能暫時放下繁瑣家務,享受專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不僅獲得心理上的放鬆,也藉由作品帶回一份美好的回憶,提醒自己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本次活動特別針對育有0至6歲幼兒的家長設計,除了傳遞自我照顧的重要性,也希望藉由聚會的形式,讓家長彼此交流育兒經驗,建立支持網絡,減少在教養路上的孤單感。

參與家長分享,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動手做作品,不僅收穫一份專屬的生活紀念,也感受到彼此的支持與鼓勵,「好久沒有這麼專心地為自己做一件事了,這次還能把全家人的合照放進相框,意義更特別。」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預告,預計11月將舉辦親職講座,活動中邀請職能治療師分享如何從感覺統合訓練提升孩子專注力,歡迎有興趣的家長關注「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專頁,掌握最新活動訊息。

燕巢據點辦親職講座 用遊戲陪童專心學

現代兒童在數位浪潮下普遍面臨專注力下降的挑戰,為協助家長理解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背後原因,並提供實用的家庭訓練方法,高雄市政府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5月24日上午在高雄市立圖書館橋頭分館舉辦「我要成為專注力訓練大師」親職講座,吸引家有0至6歲幼兒的家長踴躍參與。

講座由職能治療師吳宜燁帶領,從生活觀察切入,剖析現代孩子容易分心的原因,包括3C產品使用頻率高、運動量不足、甜食攝取過多與缺乏親子互動等現象。她提醒家長,過度依賴手機或電視作為安撫工具,雖然短期看似方便,長期卻可能讓孩子難以靜下心來,影響情緒與學習效果。

為了讓家長能在家中也實際操作,現場運用吸管、貼紙等簡單道具進行示範,介紹多項提升孩子專注力與手眼協調的小活動,幫助孩子透過遊戲訓練耐性與持續力。這些技巧不需額外購買特殊教具,使訓練更貼近日常生活。

本次活動特地選在圖書館辦理,不僅呼應閱讀對專注力養成的重要性,也鼓勵家長建立睡前共讀習慣。每天15分鐘的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語言發展與想像力,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穩定情緒。

許多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出於關心與期待,常希望孩子能「乖」或「表現好」,卻可能忽略其神經發展尚未成熟,或長期處於感官刺激過多的環境,才難以專注。講師特別提醒,注意力不足不代表不聽話,若能搭配適當的訓練與支持,有助於孩子行為調整與學習成效的提升。

社工蘇珮雯指出,橋頭地區多為雙薪家庭,常由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子女,家長下班後疲於奔命,難有餘裕進行高品質的陪伴,3C產品往往成為日孩子「安靜」的工具。本次講座希望讓家長意識到,陪伴不需高成本,藉由簡單互動與共讀,就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轉變為「陪孩子一起探索」的夥伴。

 

 

 

燕巢教會首與早療單位 守護兒童發展

慶祝四月兒童節,燕巢基督長老教會4月27日下午舉辦「童享好十光」親子市集,透過多元體驗攤位結合信仰與在地資源,吸引眾多家庭熱情參與。特別的是,本次市集首度邀請「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合作設攤,現場提供兒童發展篩檢與教養諮詢,讓家長與孩子在遊戲中了解發展歷程,提升親職敏感度。

市集共設置六大體驗主題,包括「手作DIY」、「美食製作」、「趣味闖關」、「手作植栽」、「樂器體驗」與「拍立得攝影」,讓孩子化身小小手作師、小農夫、小音樂家等角色,自由探索多元感官活動。每一個關卡不僅刺激孩子的感官與創造力,也創造親子間珍貴的互動時光。

活動中特別設置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成為本次亮點之一。社工設計以遊戲為基礎的活動,針對不同年齡層進行動作、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等面向的初步評估,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現況。若家長有教養疑慮,也能現場諮詢社工,獲得專業且實用的建議。

社工蘇珮雯指出:「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走路不穩、不說話、不愛互動等情況,希望透過活動讓家長安心,也能學到在家就能陪玩的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資源浪費。」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與教會市集的合作契機,起於社工前往教會洽談借用空間辦理早療服務時,牧師主動提出設攤邀請。雙方理念契合,皆致力於兒童發展與社區關懷。未來,教會也將開放空間,讓據點不定期辦理兒童篩檢與親職宣導活動,進一步擴大社區共育的力量。

燕巢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劉宜欣分享,教會投入社區陪伴與教育工作已有多年,課後輔導班更是成立了19年之久。她回憶,初期招生困難,曾主動向鄰近小學發文邀請社區家庭參與,如今已穩定招收20名學童,由義守大學醫學系學生擔任陪伴者,並以點數獎勵制度取代傳統責罵,孩子為了兌換禮物充滿動力,學業成績與品格表現皆有明顯進步,學校老師也因此主動推薦更多學生參加。

更感人的是,19年前曾參與課輔班的學員Jane,當時就讀國小一、二年級,後來轉入教會樂器班學習琴藝。大學三年級時,她回到教會投入事工,擔任樂器班老師,並於本次「童享好十光」市集中擔任樂器體驗區的關主。Jane感性表示,教會給予她許多陪伴與品格上的栽培,如今能回饋帶領更多孩子,是一種溫暖的傳承。

親子攜手健走 帶家庭親近自然

為促進親子互動與社區連結,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與正德教保互助中心2月22日(六)聯合舉辦「大手拉小手」親子健走活動,邀請2至6歲幼兒及其家長共同參與,若家庭中有年長的手足,也可一同加入。透過健走,不僅讓孩子鍛鍊體能、增強肌耐力,也藉此機會促進親子關係,並讓社區居民更認識阿公店水庫這條健康便捷的步道。

「大手拉小手」活動象徵家長與孩子攜手同行,透過健走提升親子互動的機會。正德教保互助中心與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同樣關心幼兒的戶外體驗,因此決定聯手舉辦這場活動,讓孩子走出戶外,認識家鄉環境的特色。由於兩個單位皆位於燕巢區,此次合作更具在地特色,也充分運用在地資源,為家庭創造更多互動機會。

活動當天,由正德教保互助中心教保老師帶領親子進行暖身體能活動與帶動跳,隨後家長將陪同孩子健走阿公店水庫步道,並於吊橋前合影留念。此外,為提升孩子的參與感,活動特別設計「小球蒐集挑戰」,孩子在健走過程中尋找小球,抵達終點後可兌換戳章一次,讓健走增添趣味,也鼓勵孩子積極前進,一邊欣賞湖光山色,一邊享受運動的樂趣。

健走是最適合全年齡的運動之一,除了提升體能與耐力,戶外活動更能幫助孩子遠離3C產品,親近大自然,增進觀察力與探索能力。對於較害羞或適應力較慢的孩子,社工建議家長可在活動前一天與孩子溝通,預告當天行程,並在活動中避免過度關注,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逐步適應環境,提升社交適應能力。

社工師蘇珮雯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次活動,鼓勵家長在假日時帶孩子外出運動,並進一步認識阿公店水庫的健走步道與周邊自然生態,讓這裡成為親子共享美好時光的場所。」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114年上半年將規劃多場親子活動,包括健走活動、兒童篩檢月、親職講座(專注力訓練)、家長紓壓課程(放鬆瑜珈)、母親節說故事與手作課程等,活動訊息將公告於據點官方粉絲頁,如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請電洽(07)643-3361。

推親子團體 岡山障福供多元育兒支持

平安基金會特別關注早療需求,除了提供常態性的個案管理服務外,也設立行動據點,致力於提升育兒支持,幫助有早療需求的家庭。10、11月週六上午,橋頭行動據點於橋頭基督長老教,舉辦「樂玩樂有趣—親子律動成長團體」,邀請社區內1歲半至3歲半的孩子及其家長參與活動。     

活動由職能治療師莊明叡帶領,以趣味互動和音樂律動為主軸,透過家長的參與和引導,逐步提升孩子的認知發展、手眼協調及精細動作。活動內容多元,包括音樂律動、撈金魚、拼圖及蓋房子等遊戲,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增進溝通能力,學習合作技巧。

此外,由平安基金會經營管理的高雄市岡山障福中心早療個管單位9、10月也設立了親子共學團體,透過社工引導,讓家長學習帶育兒技巧。副主任許雅惠表示:「透過這樣的團體活動,家長不僅能學到與孩子互動的方法,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引導孩子成長,促進親子關係。」

早療個管社工於服務過程中觀察到,許多家長在引導孩子上因無對策而感到迷惘。因此,9月起開設為期六週的親子共學團體,鼓勵家長參與。活動涵蓋手作、體能活動及繪本閱讀,並分為建立關係、增進互動、技巧統整三個階段,幫助家長學習有效的方法,並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應用。

由於岡山區的兒童發展遲緩通報量在北高雄地區屬於較高水平,113年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於橋頭、岡山分別設立一處行動式據點,將資源直接帶到社區,填補偏鄉資源不足的缺口,進而提升服務的可及性與便捷性。除了提供一般的時段療育服務外,也不定期辦理家長紓壓喘息、親職講座、兒童發展篩檢等活動,幫助更多家庭獲得適時的育兒資源與指導。

早療家庭除了銜接療育復健課程外,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也是重要的一環,唯有提升家長親職功能後,才能更有效提升孩子的發展能力。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歡迎關注「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官網、粉絲專頁或致電(07)622-6730。

手作芭樂酥 攜手家長培養童實作力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9月7日(六)上午9:30至11:30,在燕巢區金山社區發展協會舉辦「金山社區親子共融活動—認識芭樂YA」。本次活動邀請2至6歲的孩子及其家庭參加,旨在透過有趣的手作體驗,加深孩子對社區的認識,提升親子互動與情感交流,並進一步促進家長的教養能力。

活動中,金山社區里長林順輔以圖片和影片形式,向孩子與家長介紹金山社區的農特產品—芭樂,以及其生產過程,參與者不僅能學習芭樂的生長歷程與栽培知識,還將親手製作以金山社區芭樂為原料的芭樂酥,體驗將在地農產轉化為美味點心的樂趣。

活動中鼓勵家長擔任引導者和示範者,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勇於嘗試,從而獲得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社工蘇珮雯表示:「現代孩子往往受到過度保護,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參加這類親子活動,能夠讓孩子跳脫家庭中一成不變的生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而家長也能在觀察和學習其他人教養方式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養能力。」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自成立以來,已辦理多場家庭支持與親子互動活動,今年年初與北辰鐵馬驛站合作舉辦的「異國美食親子共廚」獲得社區家長的熱烈迴響。未來,燕巢據點將持續規劃各類家庭支持活動,並計劃與燕巢圖書館合作,定期舉辦親子共讀活動,推動家庭閱讀風氣。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主要提供社區遊戲站、家庭支持服務、時段療育、行動據點等服務。明年,將走出燕巢地區,於橋頭區、岡山區擴展更多活動,讓更多社區家長了解行動式據點的服務。相關活動資訊,歡迎關注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的粉絲專頁。 

體驗異國美食文化 親子共廚互動加溫

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財團法人平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辦理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3月30日上午九點半於北辰鐵馬驛站辦理「異國美食料理親子活動」,邀請到移居到台灣超過20年,同時,也是新燕築巢高市燕巢區新住民據點主要聯絡窗口的吳明輝老師,帶領大小朋友一起動手製作越南春捲,期盼透過活動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

中心副主任許雅惠指出:「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是建立彼此信任和孩子安全感的基礎,有更多的互動關係,孩子在成長過程能培養更多能力。」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自111年7月成立以來,辦理逾20場親子活動、親職活動,透過遊戲或者不同的媒介來建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互動橋梁,也讓家長學習到在與孩子玩樂過程中,如何了解其發展情形。

本次擔任活動講師的吳明輝,個性爽朗豪邁,人稱輝姊。出生上海,祖籍山東,移民南美洲,爾後嫁來台灣燕巢定居,橫跨半個地球的她,料理充滿創意,在自家經營私廚多年,曾接待過總統參訪,也在社區大學和秀傳醫院擔任講師。

吳明輝老師提到「越南料理常以天然植物或水果做爲香料入菜,如鳳梨,檸檬,都是料理酸甜滋味的最佳來源。」越南春捲屬於低卡輕食,有別於中國春捲最大的不同,在於餅皮不用薄麵皮,而是取用稻米磨漿製成的米皮,也稱米紙卷,搭上顔色紅紅綠綠的內餡,十分討喜,吃起來清爽可口的,深受許多愛美女士、減重朋友的喜愛。

如何建立友善連結,達到社區資源共享,是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成立以來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活動除了在據點辦理,也將活動場域擴及到教會、社區發展協會等等,每月皆有家長紓壓、親職講座、聽故事手作等不同類類型的活動;部分場次則是融入了燕巢地方特色,像是7月結合金山里泥火山所舉辦的自然生態體驗,還有預計年底在阿公店水庫舉辦的健走暨親子闖關活動。相關訊息,活動前一個月於「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專頁公告,歡迎關注,獲得最新活動訊息。

岡山行動據點啟用 加速教育評估時間

由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承辦的「岡山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113年正式啟用,今年度第一場親職活動「我有話要說」,2月24日(六)上午十時於岡山活泉靈糧堂登場,由語言治療師張家聞主講,分享誘發孩子口語表達之主題。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督導許雅惠表示:「岡山區兒童發展遲緩的通報量長期以來,位居大岡山11區之冠,過去僅有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提供日間托育服務及時段療育服務,個案等待評估時間長。有鑑於此113年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於岡山活泉靈糧堂及橋頭教會再各增設一處行動據點。」行動據點的教育評估方式更加彈性,可由教保員及社工教育評估疑似發展除緩的孩子,若有早療需求,便能更快速地排進時段課程中。

岡山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係由岡山活泉靈糧堂免費提供場地,牧師林育舜提到:「教會人力、物力雖然有限,但秉持服務的精神,樂意開放場地作為社會服務場域。109年開始,教會於1樓設置愛心冰箱提供清貧人士免費領取物資,另外也在112年增設開心學堂,辦理健康促進、延緩失能失智等多元活動,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夠走進教會,也能就近照顧在地有需要的人。」

零至三歲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社工蘇珮雯建議「家長平常可多與孩子互動、玩玩具,陪伴他們走出戶外,都有助於學習新的詞彙,訓練其口語表達能力。如發現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可至早療中心諮詢,由專業人員提供在家親職教養建議,若語言發展未有顯著進步,再進一步到大醫院進行評估,確定發展問題。」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平時提供時段療育課程、發展遲緩篩檢及宣導服務,亦辦理親子活動、親職講座等相關家庭支持性活動。3月23日(六)據點將與新住民合作舉辦親子活動,由新住民姊妹教學,帶領大小朋友動一起動手製作異國料理。活動名額有限,歡迎致電(07)-616-3313,或在「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專頁或是LINE官方帳號留言報名。

夢想轉動樂音啟航演奏會

12月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岡山障福中心於11月11日(六)辦理「夢想轉動樂音啟航演奏會」,透過音樂演奏、戲劇演出,以及畫作展示等等,透過活動倡議國際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之八大原則,強調多元參與、共融共好,盼能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身心障礙者各項權益的重視,建立一個友善無障礙的環境。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岡山社區作業設施服務使用者家輝作為代言人,同時具備街頭藝人身分的他為自閉症者,過去總是羨慕別人能夠自彈自唱,於是一把吉他開啟了他的音樂之路。 108年,家輝進入到高雄市唐氏症歡喜協會學習吉他,也在同一年順利考取了街頭藝人登記證。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表演被迫中斷,善用網路資源的家輝,不放棄學習機會,持續透過網路影片自學吉他。「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活動上演出的愛拚才會贏就是他在疫情間苦練的成果。

開幕儀式上「2024年公益紅包袋」首度曝光,一組六個款式,上面印有魚、蘋果、鳳梨等,象徵得勝有餘、平平安安、好運旺旺來,十分喜氣。插圖皆由岡山社區作業設施及成人日20逾位服務使用者,於每週一次的藝術課程共同創作而成。

本次活動以音樂會的形式呈現,由岡山區老人福利協進會、岡山圖書館弦樂團,以及岡山高中吉他社接連演出;中場,路竹小作所及成人日照分別帶來音樂劇及動感舞蹈,展現智青活力。周邊亦設有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展、輔具體驗、闖關遊戲、身心障礙福利宣導等,讓身心障礙者潛能可以發揮,讓大眾更加重視身障者在生活上各方面的權益。

公平參與為CRPD重要精神,中心近年來不斷推動自我倡議、共融之理念,像是邀請社區民眾一同參與樂活課程,在手作、粉彩、保齡球、木箱鼓等課程中,增進彼此認識與理解。另外,也到附近教會宣傳手作布包、油畫作品,至岡山老人福利協進會與長輩一起完成手工肥皂製作,更在今年10月由學員自發性地辦理了第一場自我倡議的大型活動。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很開心在教保員及社工的支持下,能夠看見學員生命經歷的轉變,站在舞台上分享生命故事,鼓勵其他身障朋友,也期盼未來能夠邀請社區身障者一同為自身權益倡導。」

社區遊戲站正式提供服務

本月份開始開放遊戲站空間讓社區中的小朋友來玩玩具、閱讀圖書。遊戲空間中,有各種不同好玩的玩具,像飛機、保齡球、積木等等,都可以訓練孩子們的精細動作、感官發展、認知發展。
遊戲站設有畫畫板,小朋友除了可以玩玩具外,也可以揮灑色彩,畫出自己的創作喔~
每月的遊戲空間開放時間不同,開放時間將會公告於本據點FB 粉絲專頁-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歡迎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參考開放時間,帶著孩子來玩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