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蓮據點辦親職講座 提升童發音技巧

該如何去糾正、引導孩子發出正確的音,是近期多數家長面臨的問題。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中心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8月份於北高雄地區辦理兩場次親職講座,提供家庭兒童發展、親職教養等知能。

由於新住民風俗民情背景與本國大不相同,「構音」在新住民家庭中是最常見的語言問題之一。有鑒於此,今年據點首度與路竹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合作,8月10日舉辦「好好運動,好好吃,讓發音更清晰」親職講座,由語言治療師張家聞主講,活動中講師利用日時方便取得的餅乾作為教具,示範了多種有趣的練習方式,透過不同形狀、硬度的餅乾,鍛鍊孩子的口腔肌肉,盼提升孩子發音準確及清晰度。

「臭乳呆」是很多學齡前孩子會發生的狀況,社工葉盈婷指出,在據點接受服務的孩子,超過半數都伴隨語言相關問題,包含發音、語句理解表達…等都是常見的。她建議家長除了連結早療資源和到醫療院所復健外,平時在家可以多與孩子互動,例如在餐桌上描述食物的顏色、味道形狀,或在玩耍的時候使用具體詞彙來指導孩子的動作,都能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表達能力。

第二場次「好好運動,好好吃,讓發音更清晰」親職講座,8月24日(六)9:30-11:00,將於阿蓮老人活動中心辦理,歡迎家中有學齡前、有語言發展及構音問題的民眾,上「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頁報名參加。

0~3歲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遲緩兒若能在這黃金時期接受早期療育,將有10倍以上的效果」,當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較慢的情形,可帶孩子至各地醫學中心的「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進行早療評估,有早療相關問題歡迎電洽(07)631-1231。

社會局長蒞臨指導 關心身障者福祉

今(8)日上午,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蔡宛芬率領團隊前往中心給予指導。岡山小作所以木箱鼓演出迎接大家,現場氣氛歡樂,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看到了身障者在生活中展現出堅強與樂觀。
從輔具中心、成人日間照顧至學前日托參訪過程中,局長與工作人員、服務使用者進行親切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活動最後,岡山小作所服務使用者「小哲」(化名)送上邀請函及粉彩畫作,邀請局長參加8月21日即將辦理的「身心障礙者藝術平權融合展」。
局長感謝學生們的熱情邀請,也非常期待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期望每位身障者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腦麻生手作卡片獻父親 謝養育之恩

8月2日下午在教保員的陪伴下,小榮(化名)將親手製作的卡片投進郵筒,趕在父親節之前將信件寄出,感謝爸爸多年來的養育之情,也祝福身體微恙的爸爸身體早日康復。

小榮的媽媽103年因中風傷及左腦,行動及語言能力受到影響,長期在家臥床靜養,仰賴爸爸及外籍移工照顧;不料,今年6月小榮爸爸也因身體出現狀況送醫治療至今,他時常擔心父親的病況而掉淚,父親節前夕小榮透過卡片傳遞思念,「爸爸,父親節快樂!」信中簡短的一句話,卻讓右手張力較大的他,耗費許多精力去完成。

今年46歲的小榮,為重度智能障礙以及腦性麻痺者,99年來到岡山小作所,說話含糊不清,時常無法精準地表達出內心想法。身邊的人時常需透過肢體動作了解他的想法,經過透過調整語速、構音等訓練,小榮現在能以簡單的句子與家人溝通,也能自行前往賣場採買生活日常所需用品,陪伴他一路成長的父親既感動又欣慰。

因應父親節到來,岡山小作所自七月起,開始安排節慶相關活動,從手作卡片到郵寄過程,帶領服務使用者了解節慶的意義、透過用尺畫直線、剪刀剪紙訓練其手部精細動作,教保員也藉此引導服務使用者回顧過去與父親相處的點滴,鼓勵他們即時道愛。也期盼這份特別的驚喜,能夠開啟話題,提升親子間的互動,雖然,有些服務使用者的父親已離世,其手作卡片訴說思念,也感謝媽媽母代父職撫育自己成長。

岡山障福中心自99年開辦岡山小作所,是介於庇護工場與日托機構的新型服務模式,主要招收1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協助其在進入職場前做好就業準備,如:工作態度、體耐力、人際互動技能等提升等。協助身障者獲得所需之個人支持與照顧,促進其生活品質,社會參與及多元發展。

湖內行動據點親子共學 助提升教養力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中心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已有11年的時間。這項服務主要針對阿蓮、田寮、路竹、湖內及茄萣區的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援。因服務個案中有一半居住在茄萣、湖內沿海一帶,為方便偏鄉地區家庭接受早療服務,據點與當地教會合作成立行動式據點,舉辦親職講座、互助成長團體,為家庭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落實近便性早療服務,提升家長對兒童發展知能及親職教養功能,湖內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自112年成立,聘請專業講師辦理多場親職講座活動,不僅嘉惠有發展上疑慮家長外,還吸引了教會中對此議題感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進一步了解早療服務與療育資源。

今(113)年5月至7月,據點辦理9場次「親子共學快樂趣」互助成長團體,每次1小時的課程中,由樹德科大兒童與家庭教育服務系講師主講。內容涵蓋育兒知識、教養原則、生活自理、親子共讀等主題。課程旨在幫助家長了解各年齡段的發展重點及需求,制定親子關係的界線,同時同理孩子的情緒,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教養孩子。具體內容包括:盥洗活動、如廁練習,衣著管理、飲食安排、以及專注、表達、認知、語言、情緒學習等方面的提升。

106年起,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茄萣教會合作,成立茄萣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服務6年來,發現湖內區有最多早療需求的家庭,因此去(112)年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大湖教會合作,成立湖內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行動據點,讓家長能彈性選擇距離家較近的據點進行療育課程。

「0~3歲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遲緩兒若能在這黃金時期接受早期療育,將有10倍以上的效果」,當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較慢的情形,可帶孩子至各地醫學中心的「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進行早療評估,更多活動資訊或有早療相關問題,可上「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專頁搜尋或電洽(07)631-1231。

泳訓課開跑 鼓勵身障者參與水上活動

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泳池經歷新冠疫情、耐震補強工程及缺水等挑戰後,睽違三年,將於7月2日至8月30日重新開放使用。今年度再次舉辦水上休閒活動,與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休閒管理系攜手合作,透過「運動I台灣2.0」計畫,舉辦「快樂暢游」免費泳訓班課程。活動於7月2日至8月23日每週二至週五上午9點半至11點舉行,共設有4個梯次,每梯次招收15名學員,旨在提供身心障礙者一個享受水域樂趣的機會。

為鼓勵身心障礙者更多參與戶外休閒活動及運動,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申請「運動i台灣2.0」計畫,今年自6月5日起至8月1日止,每週三、四辦理保齡球課程,共計18場次,預估270人次參加活動。希望提升身心障礙者的運動熱情和生活品質,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享受運動的樂趣。

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設有一座符合身心障礙者使用的標準泳池,由於泳池專為身心障礙者設計,輪椅使用者也可以在旁人輔助下進入水中,感受水中的浮力。泳池除了為身心障礙者規劃的水上活動課程外,7月2日至8月30日,每週二至週五上午09:30至11:00及下午14:00至16:00,也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凡持身心障礙手冊及其陪伴者(限1名)購票10元,一般民眾票價為50元。

貼心提醒,泳池入口於公園路上,鄰近岡山高中,位在壽天宮旁。若有相關問題可於上班時間電洽中心,電話:07-6226730#129蔡社工。

治療犬入婚前成長團體 促人際互動

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今年成功申請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家庭教育中心專案計畫,於5月7日至8月20日開辦婚前教育「幸福在你我左右」成長團體,這一次特別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合作,盼藉由12場次的課程,能夠幫助身心障礙者提升情緒管理與人際互動能力。

前五堂課,特別邀請到具有社工師身份,同時也是高級動物輔助治療師的毛文君擔任主講,毛老師具備5至10年的豐富執行經歷。她透過專業的動物輔助治療,幫助服務使用者應對情緒困擾、建立社交關係並減輕壓力,提升其整體心理和情感健康。

岡山障福中心早療個管去年曾與協會合作舉辦動物輔助團體活動,參與對象主要為0-6歲之學齡前幼童。動物輔助治療師毛文君指出「有別於去年課程設計著重於感覺統合,本次活動參與對象皆為青壯年,透過服務使用者有興趣的事物作為媒介,講師以牌卡、繪本作為課程輔助,帶領服務使用者了解正向交友互動方式、認識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藉由團體分享與遊戲過程中,引導學員深入了解自身情緒、開口表達,學習合宜的人際互動,進而增進身心障礙者的人際關係建立和互動能力。」

動輔治療課程最後一堂課,服務使用者以照片製作卡片,記錄下與輔助治療犬相處的點滴及課程收穫。值得一提的是,動物輔助治療師透過輔助治療犬,創造出友善、溫暖的環境;狗兒可愛的模樣,緩解服務使用者面對陌生人群的緊張情緒。

路竹小作教保員蔡庭歡表示:「許多服務使用者很喜歡狗,因期待與寵物治療犬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返家後,便會認真練習老師交辦的功課。過程中,他們學習到了與人初次見面自我介紹的技巧、徵詢意願後才能碰觸他人的物品或身體,以及透過語言、肢體去觀察他人情緒等。幾週下來,服務使用者說話變得更加溫柔有禮貌。」

岡山小作所和路竹小作所的師生預計180人次參與成長團體。課程設計注重促進學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增進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正向互動觀念。諮商心理師透過人際互動探討與模擬演練的方式,幫助服務使用者能夠更好地察覺自身情緒變化,並學會適當的應對方法。

小作台鐵快閃演出 樂音繚繞車站大廳

平安基金會經營之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以下簡稱岡山小作所)、高雄市路竹區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以下簡稱路竹小作所)6月1日上午於台鐵岡山站進行快閃演出,服務使用者帶來練習多時的木箱鼓、樂器,以及戲劇表演,讓候車大廳熱鬧了起來。

本次活動選在端午節前夕舉辦,也是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今年度的首場大型展演,由岡山小作所服務使用者帶來如果你想知道、這裡有榮耀兩首輕快的詩歌作為開場表演。之後,由路竹小作所平安鹿表演團接著演出,以戲劇訴說心中夢想,旅客紛紛駐足欣賞,許多人則是驚喜地拿出手機記錄這溫馨又感動的時刻,並以熱烈掌聲,給予鼓勵。

活動尾聲,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副主任許雅惠致贈快樂羊文創布包,謝謝站方免費提供場域,讓服務對象能夠有表演的舞台,將溫暖及祝福傳遞出去,培養其自信心。台鐵岡山站長張明仁特別撥空為服務使用者加油打氣,肯定身障朋友克服限制,勇敢展現自我,為車站增添活力。

「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是介於庇護工場與日托機構的新型服務模式,提供以作業訓練活動為主,文康休閒活動(休閒、體適能、社區適應)為輔的服務,期待讓能力不足以進入庇護工場,又不適合被安置在照顧機構內的身心障礙者有新的選擇機會。

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每年都會辦理身心障礙生命教育,由中心服務使用者走進社區,包括到教堂、商場、活動中心或是車站等公共場域表演,希望透過演出及宣導,讓社區民眾更認識中心提供的服務,相關活動、課程、身障福利等資訊,歡迎關注中心官網(https://ksh.org.tw/)。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參訪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20幾位師生一同探訪中心,與學前日托、成人日照以及岡山小作所、輔具中心社工進行經驗交流。服務使用者帶來了精彩的樂器演出,大夥一同度過了近3個小時的時光。這次交流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更加深同學們對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了解與關注。

岡山障福中心以公設民營方式,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經營,為高雄縣政府規劃設立全台第一間身心障礙者專屬的綜合性服務會館,且於2009年1月起由長老教會總會所屬平安基金會經營管理,致力於提供專業性的身、心、靈全人關懷的服務,服務內容包括:
*兒童服務::服務對象為0-6歲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兒童,提供早療日間托育服務、認知時段班,以及通報轉介及個案管理
*成人服務:服務對象為18-64歲身心障礙者,提供成人日間托育服務、社區作業設施服務(小作所)
北區資源輔具中心:輔具租借、評估、補助申請
*綜合性福利服務:辦理身心障礙者陶冶技藝課程、福利諮詢、權益倡導

 

 

 

牧人家長會同遊客家文化園區

5月初牧人家長會出遊囉 !今年來到了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這天是個豔陽高照的好天氣,2台遊覽車集合在中心門口,每位服務使用者和家屬帶著愉快的心情迎接這趟旅程。工作人員陪伴下,大小朋友一同參觀了展館,認識客家傳統文化;中午用餐時刻,服務使用者輪流上台前高歌一曲,台下親屬、工作人員伴隨著樂音,一邊體驗傳統的客家辦桌美食。「客家文化體驗趣來去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讓每位大小朋友都留下了難忘的回憶,也認識到不同的文化。

    

布一樣的聯合特展 智青展創作長才

5月8日上午,由路竹身心障礙者作業設施服務智青所組成的平安鹿表演團,為「童心未泯 布書×布包聯合特展」揭開序幕,活動即日起至6月2日於高雄市立圖書館路竹分館辦理,現場展有53本造型可愛兼具趣味性的布書、玩偶書,以及20件由智青創作,色彩繽紛的手繪布包,將帶給民眾不一樣的視覺饗宴。

融入在地元素,以路竹四寶番茄、花椰菜、虱目魚和雞蛋作為創作題材的手繪布包,結合節慶活動、智青的生活日常,近兩年時間,發展逾百件作品,包括杯墊、筆袋、零錢包、便當袋、A4尺寸布包,從構圖、上色至包裝,每個步驟皆由智青獨立完成,今年款式再增加束口袋和飲料提袋,提升創作素材的豐富性與挑戰性。

高雄市立圖書館路竹分館主任柯淑晶表示「布書材質柔軟,造型可愛,加上撕不破十分耐用的特性,另外,鮮豔的色彩能夠刺激寶寶的認知、活潑腦力,非常適合做為嬰幼兒的玩具。」歡迎大小朋友於6月2日前憑駕照、健保卡、身分證或借閱證於館內借閱。

路竹身心障礙者作業設施服務社工張雅雯提到「早期的布包作品,皆採市售現成模板繪製,排版制式,不如預想中好看。直到有多年美術教育經驗的林沂璇老師加入團隊,為智青設計主題式的課程,與客製化的板模,讓每一款布包更具特色。但部分智青能力仍受限,無法從事較高精細度的創作,或不了解指令,尚需一對一指導,故作品風格較為相似,難以凸顯個人特色。」

兩年前,小誠剛開始接觸布包創作,因為信心不足,課堂上總是沒有太多想法及行動力。直到去(112)年作品展出在高雄市立總圖書館,收到許多親友鼓勵,他開始變得積極。今年,不但主動爭取擔任擔任布包創作隊的隊長,負責課程的前置作業與後續整理收納工作,課堂上也努力與老師討論構圖、顏色搭配等細節,希望能夠創作出更多不同的作品至更多地方辦展。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指出「為了讓智青能夠更融入社區,獨立完成生活各項能力,社區參與和自立生活是路竹身心障礙者作業設施服務長期努力的目標。」每週教保員會利用半天時間,安排智青至附近餐廳用餐學習如何點餐、付款;至郵局練習存款、刷存摺;至商場或是文具店學習採買日常所需用品等。期盼未來能拓展社區資源,藉由手繪布包和平安鹿表演團,讓更多人看到智青們不同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