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式輪椅助攻 身障青年走入社區

身心障礙者在休閒與社區參與方面,常因肢體限制與外出不便而受限,特別仰賴陪伴人力與輔具支援。為改善現況,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簡稱岡山障福中心)導入「生活即復健」理念,透過如是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捐贈的 5 台腳踏式輪椅,協助肢體障礙者提升自立與行動力,促進社區融合。

這批輪椅由治療師評估後提供給成人日照服務對象,搭配教保員規劃與志工人力陪伴,進行每月一次的「社區適應暨融合活動」,引導身心障礙者走出機構、實地使用公共設施。目前已有超過 10 位服務對象成功騎乘至郵局、公園、超市、咖啡店等地,提升社區互動與參與感。

初次體驗騎乘腳踏式輪椅時,多數學員都感到新奇又興奮,有人形容「就像在騎腳踏車」,也有人因不熟悉操作差點撞到行人,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技巧逐漸熟練,也從中獲得滿滿成就感。

服務對象阿予分享:「我平常走路需要用助行器,走遠一點就要坐輪椅,雖然會自己轉動輪子,但因為手部力量不夠,常常推沒多久就累了,只好請家人或教保員幫忙。現在用腳踏式輪椅,我可以靠腳踩著前進,移動起來又快又輕鬆,覺得方便很多。」

另一位服務對象小穎則說:「一開始真的不太會轉彎,也不會剎車,但我覺得很好玩,現在越來越上手了,我相信自己會越騎越好!」

此款腳踏式輪椅採單側方向桿設計,需透過手部前後推動控制方向,部分服務對象因手部力量不足、或認知理解有限,在學習轉彎或剎車等技巧時遇到挑戰。教保員特別設計地面障礙物與坡道練習,透過趣味方式增進其操作技巧與安全意識。

教保員王鈺婷指出,使用腳踏式輪椅除可提升活動參與意願,對於平日步行緩慢、易疲憊的服務對象而言,更能有效減少外出時的體力消耗與情緒波動,提升外出動機。有些服務對象原本對外出缺乏興趣,現在一聽到可以騎腳踏式輪椅,便主動參與活動,甚至主動從教室騎乘前往活動場地,展現高度學習意願。

社工張雅淳表示「生活即復健」不再只是口號,岡山障福中心持續推動融合友善的社區環境,透過這項新作法,不僅幫助肢體障礙者強化四肢肌耐力、減緩痙縮與退化,更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更重要的是,許多原本缺乏行走意願的服務對象,在騎乘過程中燃起動力,提升自我信心,也開啟與人互動的新契機。  

 

智青攜手銀髮族 粉彩創作慶榮家六六年

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以下簡稱岡山小作所)6月3日(二)於岡山榮民之家舉辦粉彩創作活動。本次活動以「貓咪」為主題,由具備兩年以上創作經驗的智青擔任講師,引導長輩發揮創意。作品將於6月27日舉行的榮家66週年家慶活動「岡榮六六 丰華依舊」中展出,邀請社區居民一同見證世代融合的成果。

岡山榮民之家平均住民年齡逾80歲,提供安養、養護及失智照護等服務,近年亦持續拓展社區合作。本次藝術交流由岡山小作所主動發起與設計,活動前智青積極投入籌備,討論分享主題、創作步驟與口語表達技巧,展現高度自我倡議能力。透過擔任引導者與陪伴者,智青將自己的創作經驗與心路歷程與長輩分享,彼此激盪出豐富的創意與情感。

粉彩畫筆觸柔和、表現自由,是一種能協助釋放壓力、表達內在情感的創作媒材。對於不善言語的智青與長輩而言,粉彩提供了一個自在的對話空間。本次主題「貓咪」象徵療癒與陪伴,參與者可自由詮釋貓咪的模樣與意涵,在色彩與圖像中感受交流與理解。

活動籌備期間,一位智青回憶起童年時與爺爺牽手散步的畫面,並將這段記憶化為創作靈感,希望在與長輩互動中延續那份親情與溫度。另一位智青芳芳,雖有癲癇病史且較少參與社區活動,仍勇敢接受挑戰擔任講者,展現成長與自信。這些看似簡單的互動,實則深深觸動彼此的內心。

副主任許雅惠表示:「我們持續透過多元方式鼓勵智青走入社區,結合藝術創作、職場體驗、音樂演出等,提升障礙者的參與度與能見度。」近期岡山小作所更與圖書館、文化中心、教會機關合作展演,持續拓展他們與社區的連結。     

早療家庭善用長照資源 減輕照顧壓力

您以為長照服務僅限於銀髮族嗎?實際上,長照資源也正悄悄成為許多學齡前身心障礙兒童家庭的重要後盾。高雄岡山一名4歲腦傷男童(化名小孟),在接受長照2.0服務後,家屬不僅獲得實質照顧支持,也逐步找回喘息空間與生活平衡。

小孟長期需依賴他人照顧,過去家人因擔心陌生照服員照顧不當,始終不敢申請長照資源,由小孟母親扛起照顧責任。然而,為了進一步了解照護專業,她考取照顧服務員證照後,開始嘗試申請包含居家沐浴、陪同就醫、餵食協助、肢體關節活動等長照服務。這些服務逐步改善照顧品質,也讓家庭壓力得以紓緩。

更難能可貴的是,小孟母親在使用長照服務後,開始主動協助其他家庭。每當早期療育社工與家長談及長照資源,她總熱心現身分享親身經歷,盼讓更多人理解,長照並非專屬於高齡者,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同樣有被支持的權利。

長照2.0針對「失能需求」提供多元服務,適用對象不限年齡,只要經專業評估後確定生活需長期協助,即可提出申請。對於持有身心障礙證明的0至6歲兒童而言,常見服務項目包括職能治療師到宅復能、照服員協助外出就醫、餵食與家務支援等,均能有效減輕家庭照顧壓力。

實務經驗也顯示,若孩童有自閉症傾向並伴隨攻擊或自傷行為,可透過長照安排行為治療師提供教養建議;若為腦傷、癌症、罕病等個案,亦可依需求申請語言、物理、職能治療到宅服務,甚至由營養師提供專業飲食指導,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與穩定度。

社工柯妙芳表示,許多早療家庭並未意識到自己也符合長照申請資格。她強調,照顧孩子同樣是長照的一環,長照資源的介入不只是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更讓主要照顧者得以持續前行,是不可或缺的社會支持力量。

大岡山兒童早療發展服務督導陳采旎提醒,凡年滿0至6歲、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並符合失能條件的兒童皆可申請長照服務,內容涵蓋居家照顧、復能照護、陪伴就醫、居家護理、輔具服務與居家無障礙改善等。高雄市民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洽各地長照管理中心、衛生所辦理,亦可向岡山障福中心早療個案管理窗口尋求協助。

洪曙輝遺愛人間 新市鎮扶輪社捐贈障福

曾任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後簡稱岡山障福中心)「牧人志工隊」隊長的洪曙輝先生,生前熱心公益、長期投入志願服務,亦曾擔任高雄新市鎮扶輪社社長。洪先生辭世後,扶輪社成員整理其遺物進行義賣,並將所得全數捐贈予岡山障福中心,延續他對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奉獻。

捐贈儀式於5月26日(一)下午3時在岡山障福中心舉行,高雄市新市鎮扶輪社社友王國州、楊智超、李英一、甘忠鑫等人一同親送捐款外,也實地參訪,深入了解中心多元服務如何協助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岡山小作所的服務使用者特別手工製作一張感謝卡片,內有洪曙輝先生在岡山障福中心期間志工服務的照片,象徵對他深厚的懷念與感謝,也感謝新市鎮扶輪社對中心的關懷,並現場贈與扶輪社代表,場面溫馨動人。

洪曙輝先生自2011年加入牧人志工隊以來,陪伴無數身心障礙者走過學習與成長的歷程。2023年擔任扶輪社長期間,更號召岡山、路竹、阿公店、高雄濱海、高雄燕之巢、北高雄等多個扶輪社,共同辦理「陪你輪轉向前行 兒童遊戲篩檢闖關」活動,推動兒童發展關懷,展現領導力與社區整合資源的影響力。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洪先生的精神長存人心,他的奉獻也持續激勵更多志工投入服務。中心目前持續招募「牧人志工隊」成員,分為定期志工與學生志工,協助行政庶務、課程活動與社區適應等服務。凡具穩定出席意願且每週可投入三小時以上者皆可報名,學生志工亦可申請服務時數證明(須滿20小時)。意者請洽岡山障福中心張社工(07)622-6730#134。

岡山障福中心多年來致力推動早期療育、成人日間照顧、社區日間作業設施、身心障礙者福利服務、輔具服務等,持續努力成為北高雄地區身障者的守護燈塔。中心也期盼透過洪曙輝先生的公益精神,感召更多民眾一起參與志工行列,為打造友善共融的社會盡一份心力。   

牧人家長會動物園一日遊 凝聚家庭力量

在豔陽高照的5月24日(六),由牧人家長會主辦的年度親子旅遊順利展開,今年地點選在台南知名的「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吸引來自學前日托、成人日照、岡山小作及路竹小作27組家庭、共計69位服務使用者及陪伴者一同參與。

園區內多樣的野生動物、鳥類及爬蟲類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不少人更興奮地與可愛動物近距離互動。雖然天氣炎熱,但大家的熱情不減,彼此陪伴、交流互動,留下滿滿的歡笑與美好回憶。

透過這次戶外旅遊,不僅讓服務使用者與家人放鬆身心,也強化了彼此間的情感連結,凝聚家庭與中心之間的支持力量。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再創更多幸福時光!

燕巢據點辦親職講座 用遊戲陪童專心學

現代兒童在數位浪潮下普遍面臨專注力下降的挑戰,為協助家長理解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背後原因,並提供實用的家庭訓練方法,高雄市政府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5月24日上午在高雄市立圖書館橋頭分館舉辦「我要成為專注力訓練大師」親職講座,吸引家有0至6歲幼兒的家長踴躍參與。

講座由職能治療師吳宜燁帶領,從生活觀察切入,剖析現代孩子容易分心的原因,包括3C產品使用頻率高、運動量不足、甜食攝取過多與缺乏親子互動等現象。她提醒家長,過度依賴手機或電視作為安撫工具,雖然短期看似方便,長期卻可能讓孩子難以靜下心來,影響情緒與學習效果。

為了讓家長能在家中也實際操作,現場運用吸管、貼紙等簡單道具進行示範,介紹多項提升孩子專注力與手眼協調的小活動,幫助孩子透過遊戲訓練耐性與持續力。這些技巧不需額外購買特殊教具,使訓練更貼近日常生活。

本次活動特地選在圖書館辦理,不僅呼應閱讀對專注力養成的重要性,也鼓勵家長建立睡前共讀習慣。每天15分鐘的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語言發展與想像力,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穩定情緒。

許多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出於關心與期待,常希望孩子能「乖」或「表現好」,卻可能忽略其神經發展尚未成熟,或長期處於感官刺激過多的環境,才難以專注。講師特別提醒,注意力不足不代表不聽話,若能搭配適當的訓練與支持,有助於孩子行為調整與學習成效的提升。

社工蘇珮雯指出,橋頭地區多為雙薪家庭,常由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子女,家長下班後疲於奔命,難有餘裕進行高品質的陪伴,3C產品往往成為日孩子「安靜」的工具。本次講座希望讓家長意識到,陪伴不需高成本,藉由簡單互動與共讀,就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轉變為「陪孩子一起探索」的夥伴。

 

 

 

大岡山早療中心媒合輔具 改善家庭困境

平安基金會承辦大岡山早療通報暨個案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近日攜手高雄市長照中心、義大醫院及北高雄家扶中心,成功媒合輔具資源,協助一名因意外導致多重極重度的王姓身障男童獲得量身訂做的特製輪椅,改善生活品質,並減緩長期肌肉張力過高帶來的不適。

王姓男童1歲時不幸於住家附近溺水,經義大醫院兒科加護病房全力搶救後撿回一命,但肢體嚴重變形,行動不便,需倚賴特製輔具協助日常活動。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社工家訪時發現,案家因經濟困難無力負擔特製輪椅高達37,500元的費用,亦不符現行輔具補助資格,且孩子主要由母親照顧,照護壓力沉重。

社工評估後,主動聯繫北高雄家扶中心義大醫院社工展開跨單位協調,在義大醫院「杜院長 (主委)基金」與「義大醫療慈善志工」團隊的補助支持下,成功為王姓男童媒合到特製輪椅資源。目前他已可在家中安心乘坐符合身形需求的輪椅,身體張力明顯改善。王母感動表示:「感謝大岡山早療中心協助媒合相關單位介入服務,讓孩子能有一張符合身體需求的輪椅,我的照顧壓力也少了很多。」

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社工王郁文表示,早期療育的核心不僅是孩子的發展訓練,更包含對整體家庭的支持與資源整合。「我們的角色像是橋梁,串起醫療、教育、福利與社區,協助家長不孤單地面對困境。」

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目前服務涵蓋岡山、路竹、阿蓮、燕巢、田寮、茄萣、橋頭…等十一區,專責提供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評估與個案管理服務。社工團隊深入家庭第一線,協助家長認識發展狀況、連結早期療育、轉介醫療及特殊教育資源,並針對經濟困難家庭提供協助方案與輔具媒合,落實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理念。未來將持續攜手公私部門,透過早療服務網絡的持續強化,將持續串聯各界資源,為發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童打造更完整的支持網絡。

燕巢教會首與早療單位 守護兒童發展

慶祝四月兒童節,燕巢基督長老教會4月27日下午舉辦「童享好十光」親子市集,透過多元體驗攤位結合信仰與在地資源,吸引眾多家庭熱情參與。特別的是,本次市集首度邀請「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合作設攤,現場提供兒童發展篩檢與教養諮詢,讓家長與孩子在遊戲中了解發展歷程,提升親職敏感度。

市集共設置六大體驗主題,包括「手作DIY」、「美食製作」、「趣味闖關」、「手作植栽」、「樂器體驗」與「拍立得攝影」,讓孩子化身小小手作師、小農夫、小音樂家等角色,自由探索多元感官活動。每一個關卡不僅刺激孩子的感官與創造力,也創造親子間珍貴的互動時光。

活動中特別設置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成為本次亮點之一。社工設計以遊戲為基礎的活動,針對不同年齡層進行動作、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等面向的初步評估,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現況。若家長有教養疑慮,也能現場諮詢社工,獲得專業且實用的建議。

社工蘇珮雯指出:「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走路不穩、不說話、不愛互動等情況,希望透過活動讓家長安心,也能學到在家就能陪玩的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資源浪費。」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與教會市集的合作契機,起於社工前往教會洽談借用空間辦理早療服務時,牧師主動提出設攤邀請。雙方理念契合,皆致力於兒童發展與社區關懷。未來,教會也將開放空間,讓據點不定期辦理兒童篩檢與親職宣導活動,進一步擴大社區共育的力量。

燕巢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劉宜欣分享,教會投入社區陪伴與教育工作已有多年,課後輔導班更是成立了19年之久。她回憶,初期招生困難,曾主動向鄰近小學發文邀請社區家庭參與,如今已穩定招收20名學童,由義守大學醫學系學生擔任陪伴者,並以點數獎勵制度取代傳統責罵,孩子為了兌換禮物充滿動力,學業成績與品格表現皆有明顯進步,學校老師也因此主動推薦更多學生參加。

更感人的是,19年前曾參與課輔班的學員Jane,當時就讀國小一、二年級,後來轉入教會樂器班學習琴藝。大學三年級時,她回到教會投入事工,擔任樂器班老師,並於本次「童享好十光」市集中擔任樂器體驗區的關主。Jane感性表示,教會給予她許多陪伴與品格上的栽培,如今能回饋帶領更多孩子,是一種溫暖的傳承。

世代共融彩繪復活蛋 走入社區獻感恩

為讓更多人認識復活節的意義,平安基金會經管之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後簡稱岡山障福中心)4月21日上午,於小牧人柑仔店前廣場舉辦四月主題活動,邀請YMCA路竹日照中心長輩、社區民眾、岡山小作所,及成人日間照顧近40位身心障礙青年,共同彩繪復活蛋,透過藝術創作與節慶文化交流,促進世代融合與多元共融的社區氛圍。

活動一早,由岡山基督長老教會葉恒序牧師到場分享復活節背後的信仰故事與象徵意涵,幫助參與者深入了解復活節的核心精神。緊接著展開復活蛋彩繪體驗,長輩與青年發揮創意,在蛋殼上繪製繽紛圖案,氣氛溫馨融洽,充滿節日喜悅。

除了上午的藝術手作活動,下午中心學員在教保員與社工陪伴下,親手包裝復活蛋小禮物,並走訪鄰近辦公室、在地店家,致贈復活蛋與祝福,感謝社區夥伴長期的關心與支持,也傳遞節日中關於重生與希望的精神價值。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小牧人柑仔店」設立初衷,是為讓學員透過模擬店鋪的情境,學習基礎的金錢概念與數字計算,同時透過每月主題活動與社區民眾互動,累積其生活經驗,提升其參與社會的信心與能力。中心將持續結合節慶文化、藝術教育與生命價值,營造溫暖友善、促進共融的學習環境,打造一個具溫度、促共融的學習環境。

「小牧人柑仔店」為岡山障福中心每月定期舉辦的社區參與平台,涵蓋手作、繪畫、音樂、桌遊等多元活動,持續邀請在地家庭及身心障礙朋友共襄盛舉,深化社區間的理解與接納,打造共融生活環境。更多活動訊息,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

早療宣導走入社區 水豚君夜市現身

為讓更多家庭及早認識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大岡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社區服務」4月份於路竹夜市、梓官蚵仔寮海邊夜市舉辦兩場兒童發展篩檢活動,由岡山通報暨個案管理中心首度走入夜市、深入社區,期望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早療資源。

活動邀請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水豚君」與「汪汪隊阿奇」擔任一日明星嘉賓,吸引親子一同參與。現場設計兩階段親子互動關卡,第一階段以趣味遊戲吸引民眾目光,第二階段透過問答交流,協助民眾認識早期療育的概念,寓教於樂。

社工佘孟芸指出,0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的大腦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學習力強、可塑性高,語言、動作、認知、情緒與社交能力正快速成長。若發現發展遲緩,只要及早介入,透過適當刺激與專業支持,孩子多能明顯進步,甚至追上同齡孩子。

兒童發展篩檢內容涵蓋五大領域: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透過簡單互動,即可初步了解孩子是否符合年齡發展指標。現場除可即時諮詢專業社工,亦能獲得通報流程與轉介機構資訊,讓家長更安心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

過去部分家庭因不清楚早療資源,或擔心標籤化而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其實接受早療不代表孩子有問題,而是幫助家庭在育兒路上獲得陪伴與支持。家長可多參與親子活動、親子課程,或與幼兒園老師交流,也可使用簡易兒童發展檢核表觀察孩子狀況,或透過電話洽詢早療中心,由社工協助媒合合適資源。

目前,大岡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社區服務涵蓋11個行政區,每年辦理15場以上發展篩檢與宣導活動,服務超過1000人次。也透過跨專業團隊,包括特教老師、治療師、心理師與社工等跨專業團隊的整合性服務,協助家庭面對教育、醫療與教養等挑戰。活動詳情與後續場次將同步公布於官網及粉絲專頁,歡迎社區民眾踴躍參加、主動關心孩子的成長,也可透過來電或私訊方式與中心聯繫,由專業團隊提供即時支持與追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