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據點辦親職講座 用遊戲陪童專心學
現代兒童在數位浪潮下普遍面臨專注力下降的挑戰,為協助家長理解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背後原因,並提供實用的家庭訓練方法,高雄市政府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5月24日上午在高雄市立圖書館橋頭分館舉辦「我要成為專注力訓練大師」親職講座,吸引家有0至6歲幼兒的家長踴躍參與。
講座由職能治療師吳宜燁帶領,從生活觀察切入,剖析現代孩子容易分心的原因,包括3C產品使用頻率高、運動量不足、甜食攝取過多與缺乏親子互動等現象。她提醒家長,過度依賴手機或電視作為安撫工具,雖然短期看似方便,長期卻可能讓孩子難以靜下心來,影響情緒與學習效果。
為了讓家長能在家中也實際操作,現場運用吸管、貼紙等簡單道具進行示範,介紹多項提升孩子專注力與手眼協調的小活動,幫助孩子透過遊戲訓練耐性與持續力。這些技巧不需額外購買特殊教具,使訓練更貼近日常生活。
本次活動特地選在圖書館辦理,不僅呼應閱讀對專注力養成的重要性,也鼓勵家長建立睡前共讀習慣。每天15分鐘的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語言發展與想像力,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穩定情緒。
許多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出於關心與期待,常希望孩子能「乖」或「表現好」,卻可能忽略其神經發展尚未成熟,或長期處於感官刺激過多的環境,才難以專注。講師特別提醒,注意力不足不代表不聽話,若能搭配適當的訓練與支持,有助於孩子行為調整與學習成效的提升。
社工蘇珮雯指出,橋頭地區多為雙薪家庭,常由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子女,家長下班後疲於奔命,難有餘裕進行高品質的陪伴,3C產品往往成為日孩子「安靜」的工具。本次講座希望讓家長意識到,陪伴不需高成本,藉由簡單互動與共讀,就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轉變為「陪孩子一起探索」的夥伴。
大岡山早療中心媒合輔具 改善家庭困境
平安基金會承辦大岡山早療通報暨個案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近日攜手高雄市長照中心、義大醫院及北高雄家扶中心,成功媒合輔具資源,協助一名因意外導致多重極重度的王姓身障男童獲得量身訂做的特製輪椅,改善生活品質,並減緩長期肌肉張力過高帶來的不適。
王姓男童1歲時不幸於住家附近溺水,經義大醫院兒科加護病房全力搶救後撿回一命,但肢體嚴重變形,行動不便,需倚賴特製輔具協助日常活動。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社工家訪時發現,案家因經濟困難無力負擔特製輪椅高達37,500元的費用,亦不符現行輔具補助資格,且孩子主要由母親照顧,照護壓力沉重。
社工評估後,主動聯繫北高雄家扶中心與義大醫院社工展開跨單位協調,在義大醫院「杜院長 (主委)基金」與「義大醫療慈善志工」團隊的補助支持下,成功為王姓男童媒合到特製輪椅資源。目前他已可在家中安心乘坐符合身形需求的輪椅,身體張力明顯改善。王母感動表示:「感謝大岡山早療中心協助媒合相關單位介入服務,讓孩子能有一張符合身體需求的輪椅,我的照顧壓力也少了很多。」
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社工王郁文表示,早期療育的核心不僅是孩子的發展訓練,更包含對整體家庭的支持與資源整合。「我們的角色像是橋梁,串起醫療、教育、福利與社區,協助家長不孤單地面對困境。」
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目前服務涵蓋岡山、路竹、阿蓮、燕巢、田寮、茄萣、橋頭…等十一區,專責提供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評估與個案管理服務。社工團隊深入家庭第一線,協助家長認識發展狀況、連結早期療育、轉介醫療及特殊教育資源,並針對經濟困難家庭提供協助方案與輔具媒合,落實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理念。未來將持續攜手公私部門,透過早療服務網絡的持續強化,將持續串聯各界資源,為發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童打造更完整的支持網絡。
燕巢教會首與早療單位 守護兒童發展
慶祝四月兒童節,燕巢基督長老教會4月27日下午舉辦「童享好十光」親子市集,透過多元體驗攤位結合信仰與在地資源,吸引眾多家庭熱情參與。特別的是,本次市集首度邀請「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合作設攤,現場提供兒童發展篩檢與教養諮詢,讓家長與孩子在遊戲中了解發展歷程,提升親職敏感度。
市集共設置六大體驗主題,包括「手作DIY」、「美食製作」、「趣味闖關」、「手作植栽」、「樂器體驗」與「拍立得攝影」,讓孩子化身小小手作師、小農夫、小音樂家等角色,自由探索多元感官活動。每一個關卡不僅刺激孩子的感官與創造力,也創造親子間珍貴的互動時光。
活動中特別設置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成為本次亮點之一。社工設計以遊戲為基礎的活動,針對不同年齡層進行動作、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等面向的初步評估,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現況。若家長有教養疑慮,也能現場諮詢社工,獲得專業且實用的建議。
社工蘇珮雯指出:「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走路不穩、不說話、不愛互動等情況,希望透過活動讓家長安心,也能學到在家就能陪玩的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資源浪費。」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與教會市集的合作契機,起於社工前往教會洽談借用空間辦理早療服務時,牧師主動提出設攤邀請。雙方理念契合,皆致力於兒童發展與社區關懷。未來,教會也將開放空間,讓據點不定期辦理兒童篩檢與親職宣導活動,進一步擴大社區共育的力量。
燕巢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劉宜欣分享,教會投入社區陪伴與教育工作已有多年,課後輔導班更是成立了19年之久。她回憶,初期招生困難,曾主動向鄰近小學發文邀請社區家庭參與,如今已穩定招收20名學童,由義守大學醫學系學生擔任陪伴者,並以點數獎勵制度取代傳統責罵,孩子為了兌換禮物充滿動力,學業成績與品格表現皆有明顯進步,學校老師也因此主動推薦更多學生參加。
更感人的是,19年前曾參與課輔班的學員Jane,當時就讀國小一、二年級,後來轉入教會樂器班學習琴藝。大學三年級時,她回到教會投入事工,擔任樂器班老師,並於本次「童享好十光」市集中擔任樂器體驗區的關主。Jane感性表示,教會給予她許多陪伴與品格上的栽培,如今能回饋帶領更多孩子,是一種溫暖的傳承。
世代共融彩繪復活蛋 走入社區獻感恩
為讓更多人認識復活節的意義,平安基金會經管之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後簡稱岡山障福中心)4月21日上午,於小牧人柑仔店前廣場舉辦四月主題活動,邀請YMCA路竹日照中心長輩、社區民眾、岡山小作所,及成人日間照顧近40位身心障礙青年,共同彩繪復活蛋,透過藝術創作與節慶文化交流,促進世代融合與多元共融的社區氛圍。
活動一早,由岡山基督長老教會葉恒序牧師到場分享復活節背後的信仰故事與象徵意涵,幫助參與者深入了解復活節的核心精神。緊接著展開復活蛋彩繪體驗,長輩與青年發揮創意,在蛋殼上繪製繽紛圖案,氣氛溫馨融洽,充滿節日喜悅。
除了上午的藝術手作活動,下午中心學員在教保員與社工陪伴下,親手包裝復活蛋小禮物,並走訪鄰近辦公室、在地店家,致贈復活蛋與祝福,感謝社區夥伴長期的關心與支持,也傳遞節日中關於重生與希望的精神價值。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小牧人柑仔店」設立初衷,是為讓學員透過模擬店鋪的情境,學習基礎的金錢概念與數字計算,同時透過每月主題活動與社區民眾互動,累積其生活經驗,提升其參與社會的信心與能力。中心將持續結合節慶文化、藝術教育與生命價值,營造溫暖友善、促進共融的學習環境,打造一個具溫度、促共融的學習環境。
「小牧人柑仔店」為岡山障福中心每月定期舉辦的社區參與平台,涵蓋手作、繪畫、音樂、桌遊等多元活動,持續邀請在地家庭及身心障礙朋友共襄盛舉,深化社區間的理解與接納,打造共融生活環境。更多活動訊息,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方網站與粉絲專頁。
早療宣導走入社區 水豚君夜市現身
為讓更多家庭及早認識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大岡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社區服務」4月份於路竹夜市、梓官蚵仔寮海邊夜市舉辦兩場兒童發展篩檢活動,由岡山通報暨個案管理中心首度走入夜市、深入社區,期望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早療資源。
活動邀請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水豚君」與「汪汪隊阿奇」擔任一日明星嘉賓,吸引親子一同參與。現場設計兩階段親子互動關卡,第一階段以趣味遊戲吸引民眾目光,第二階段透過問答交流,協助民眾認識早期療育的概念,寓教於樂。
社工佘孟芸指出,0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的大腦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學習力強、可塑性高,語言、動作、認知、情緒與社交能力正快速成長。若發現發展遲緩,只要及早介入,透過適當刺激與專業支持,孩子多能明顯進步,甚至追上同齡孩子。
兒童發展篩檢內容涵蓋五大領域: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透過簡單互動,即可初步了解孩子是否符合年齡發展指標。現場除可即時諮詢專業社工,亦能獲得通報流程與轉介機構資訊,讓家長更安心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
過去部分家庭因不清楚早療資源,或擔心標籤化而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其實接受早療不代表孩子有問題,而是幫助家庭在育兒路上獲得陪伴與支持。家長可多參與親子活動、親子課程,或與幼兒園老師交流,也可使用簡易兒童發展檢核表觀察孩子狀況,或透過電話洽詢早療中心,由社工協助媒合合適資源。
目前,大岡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社區服務涵蓋11個行政區,每年辦理15場以上發展篩檢與宣導活動,服務超過1000人次。也透過跨專業團隊,包括特教老師、治療師、心理師與社工等跨專業團隊的整合性服務,協助家庭面對教育、醫療與教養等挑戰。活動詳情與後續場次將同步公布於官網及粉絲專頁,歡迎社區民眾踴躍參加、主動關心孩子的成長,也可透過來電或私訊方式與中心聯繫,由專業團隊提供即時支持與追蹤服務。
兒童節共融體驗 學習包容與互助
兒童節前夕,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學前日托與後紅非營利幼兒園攜手舉辦融合活動,逾70位2至6歲幼童參與。透過遊戲與互動,讓慢飛天使與一般幼童建立友誼,學習彼此包容與尊重,營造友善的學習環境。
活動現場設有三個趣味闖關遊戲,由幼兒園小朋友擔任「小幫手」,帶領慢飛天使完成任務,如「彩球運送」、「合作跳圈圈」等,訓練協調能力與團隊合作。教保員與老師則在一旁協助,引導孩子彼此合作。此外,園方特別邀請折氣球達人現場表演,為活動增添趣味,也讓孩子留下美好回憶。
學前日托督導蔡惠珠指出,融合活動的核心理念是讓慢飛天使有機會與同齡孩子互動,適應團體生活,為未來轉銜至國小做好準備。同時,透過實際參與,讓一般幼童學習關懷與接納差異,建立友善環境。例如,活動中有幼兒園孩童主動幫助行動較慢的孩子推輪椅,展現出自然的同理心與互助精神。
這次合作緣起於今年一月,當時後紅非營利幼兒園曾至中心參訪,並將園遊會所得捐贈給學前日托早療服務使用。雙方希望進一步促成交流,因此決定於兒童節前夕合辦融合活動。岡山障福中心長期推動融合教育,每年在兒童節、端午節、聖誕節等節慶,皆會與幼兒園合作,讓慢飛天使在熟悉的環境中累積社交經驗,並從遊戲中學習人際互動與合作技巧。
此外,中心也積極推動定期融合課程,每週二由教保員帶領2名慢飛天使至岡中非營利幼兒園,參與半天課程,進行教具遊戲、大肌肉運動等活動。這些安排不僅能讓慢飛天使接受不同環境的刺激、提升適應能力,也能讓一般幼童學習接納多元需求,為未來的社會共融打下基礎。
社工王孟琪表示,兒童權利公約(CRC)明訂,所有兒童皆應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而教育不僅侷限於學校課程,更包含所有能促進兒童發展的學習機會。她強調,家長的支持對於融合教育至關重要,透過參與學校與社區活動,與教師、專業團隊合作,共同營造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讓每位孩子都能在友善與尊重的氛圍中成長。
阿蓮據點親子共讀 閱讀習慣從小培養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中心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的「大岡山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於3月29日(六)上午與湖內圖書館合辦「不讓3C陪伴我——親子共讀活動」,邀請學齡前幼兒家庭參與,推廣親子共讀觀念,並提供實用技巧,引導家長透過互動式閱讀陪伴孩子,促進親子關係、提升親職教育及活化圖書館使用。
活動特別邀請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講師、梓官圖書分館幼兒故事老師蔡齡萱,帶領親子共讀繪本「米米遇見書」。透過故事情節,讓家長了解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自然反應,如吃書、撕書、反覆閱讀同一本書或注意力不持久等,由老師引導家長順應幼兒發展,培養良好的共讀習慣。
蔡齡萱老師指出,過度使用3C產品會影響幼兒的情緒控制與社交發展,因為快速變換的動畫讓孩子的大腦來不及處理資訊,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專注力與思考能力。相較之下,親子共讀能透過互動啟發孩子的思考,提高認知能力,並增進語言發展與表達能力。此外,繪本故事能在情境中傳遞價值觀,幫助孩子理解生活道理,甚至為未來的讀寫能力奠定基礎,讓入學後的學習更順利。
活動還設計了實作體驗,如「故事書疊高高」讓孩子練習觀察與建構能力,「書本平衡遊戲」則訓練平衡感與專注力,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
社工葉盈婷表示,親子共讀不僅限於閱讀書本,而是與孩子一同探索生活經驗。家長可以順應幼兒需求,例如當孩子翻頁順序混亂時,從他感興趣的畫面開始講述,並營造溫馨的共讀氛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與關愛,進而培養對閱讀的興趣。
阿蓮兒童發展據點深耕社區十餘年,就近服務阿蓮、田寮、路竹、湖內及茄萣區有早療需求的家庭,並推廣親職教育,鼓勵家長善用社區資源陪伴孩子成長。不定期舉辦親職活動,更多資訊可關注「阿蓮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專頁,有療育相關需求歡迎電洽(07)631-1231。
小作所職場體驗 助身障者提升就業力
為提升身心障礙者的社會經驗與就業能力,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以下簡稱岡山小作所)3月21日攜手全聯福利中心舉辦職場體驗活動,透過真實職場情境,幫助服務使用者適應不同的工作模式,增強社會適應力,促進社會融合。
本次活動共有20位服務使用者參與,分組進行收銀操作、包裝、冷藏冷凍商品檢查、指定商品撿貨等工作。對於多數沒有外出工作經驗的參與者來說,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然而,也有部分服務使用者對於陌生的環境感到緊張,擔心無法勝任或遭受挫折。為此,教保員與家長在活動前提供心理支持,鼓勵他們以學習的心態參與,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岡山小作所近年積極推動職能訓練,曾帶領服務使用者至市府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參與烘焙與甜品製作課程,目前每月也安排一次烹飪課,期望培養服務使用者的自立能力。此外,小作所現行的作業訓練以清潔與洗車為主,每日清潔結束後,教保員會與服務使用者討論工作品質與態度,幫助他們提升細緻度與競爭力。
少數服務使用者過去曾在洗車場、螺絲工廠等地短暫工作,卻因動作較慢,或與同事、客戶溝通不順而遇挫,最終返回小作所繼續接受服務。曾在加油站服務的小餅,因與客戶溝通時語氣不當,遭遇同事冷嘲熱諷,甚至發生爭執,最終選擇離開職場。如今,提及再度就業仍感到抗拒。岡山小作所社工歐緁薰表示:「服務使用者執行特定任務時,往往會忽略細節,例如倒垃圾時未注意沿途滴落的汙水;在溝通上,也較難察言觀色,可能無意間影響他人情緒卻不自知。」
在職場中,勇於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想法至關重要。然而,許多服務使用者在自我倡議方面仍需更多支持,若無法清楚表達疑問,可能會加深與職場人員的溝通隔閡。因此,岡山小作所近年來導入藝術課程,透過繪畫訓練表達能力,並提供舞台讓服務使用者在倡議過程中累積自信心,為未來融入職場奠定基礎。
此外,岡山障福中心特別感謝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三年來捐贈逾70萬元,提供身障家庭生活日用品、營養品與食品等實質支持,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此次活動的合作,進一步深化了企業與社福機構的連結,共同為促進身心障礙者的職場適應與社會參與努力。
阿蓮據點辦親子按摩 促幼兒五感發展
阿蓮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與高雄市阿蓮公共托育家園3月15日上午共同辦理親子按摩活動,邀請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講師蔡齡萱,帶家長從認識身體到了解孩子愛的需求;並增強家長育兒知能及關注孩童發展狀況;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錯過孩子黃金發展期。
親子按摩能夠促進孩子的感覺統合、提升大腦發展、語言發展及認知發展,對孩子的整體發展具有正向影響。講師蔡齡萱鼓勵家長每天固定安排5至10分鐘幫孩子按摩,最佳時間為睡前,可搭配靜態活動,如共讀繪本或玩玩具後進行,幫助孩子放鬆,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社工葉盈婷指出「愛的表現有很多種,親子按摩最能直接展現出親子間愛的表達。適當的親子肢體接觸,可以增加幼兒五感發展,進而穩定其個性。」活動中透過有趣遊戲教家長與孩子做最親密接觸,增進親子感情,也能降低孩子受托時分離焦慮問題。
「0~3歲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遲緩兒若能在這黃金時期接受早期療育,將有10倍以上的效果」,當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較慢的情形,可帶孩子至各地醫學中心的「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進行早療評估,更多活動資訊或有早療相關問題,可上「阿蓮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粉絲專頁搜尋或電洽(07)631-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