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岡山障福邀青年展現才華與見證

【林婉婷高雄報導】12月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特於11月11舉辦「夢想轉動樂音啟航演奏會」,當中有障礙體驗闖關、相關單位宣導、藝術平權畫展、多個友好單位演出,並首度發表青年們繪製的「2024年公益紅包袋」,更邀請取得街頭藝人執照的岡山小作青年李家輝自彈自唱,以及兩位青年分享生命故事。有許多長期關心、支持中心發展的政府與民間團體代表與會,在台下共同見證青年們的蛻變。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在致詞時強調,《身心障礙權利公約》(CRPD)的重要精神包含障礙者的社區融合與自立,謝謝社區與多個團體對中心的友善與疼愛,而近幾年中心推廣藝術平權,除了畫作還有紅包袋、提袋等文創商品,邀請各界繼續鼓勵青年們勇敢活出生命價值。

而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股長李奇勵受訪時介紹,岡山障福深耕北高雄地區有27年之久,提供包含早期療育、成人日間照顧、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小作所)等服務;其中小作所提供多元課程內容,也有代工作業,兼顧使用者的學習和成就建立。她期待岡山障福持續與在地資源連結、推廣服務,促使市民朋友更認識身心障礙者權利與福利、落實《身心障礙權利公約》。

岡山小作的青年李家輝,因看見別人自彈自唱感到羨慕,於是在2019年學習吉他,疫情期間也透過網路影片持續練習;後因希望能登台表演而考取街頭藝人執照。當天他帶來三首歌曲演出。接著由青年黃通溢、張哲原娓娓道來自己的成長與使用岡山障福服務的歷程;兩位都肯定藝術平權課程對他們的啟發與幫助,黃通溢表示自己最喜歡粉彩課,最初他的作品主要是代表生氣的黃色,後期作品有越來越豐富的顏色;而張哲原回顧自己最開始都是臨摹老師的示範,甚至會因為畫得不夠像而感到挫折,但現在他也可以揮灑創意來繪畫。

這場活動中,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岡山區公所與衛生所、岡山老人福利協進會、震旦集團、樂安醫院、岡山區救國團、牧人志工隊等代表皆出席。而台灣基督徒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督導黃淑雅、阿公店溪文學獎總顧問蔡文章教授、壽天里里長莊証州、高雄市議員黃秋媖、立委候選人曹桓榮等也來到現場。

由智青們親手繪製的「2024年公益紅包袋」,一組有六款,上頭有諧音寓意平安的蘋果、好運旺旺來的鳳梨、得勝有「餘」的「魚」等等,看起來溫馨、趣味;如果希望取得這份紅包,歡迎電洽岡山障福。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86248

【台灣教會公報】認識感統 走進公園體驗遊具對發育影響

【林婉婷高雄報導】許多家長關心自家孩子的發展是否符合該年齡段應有表現,但除了教具,看似平常的公園遊具其實也能促進幼兒們發育。平安基金會承辦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於10月28日上午帶領親子走進南燕公園,邀請職能治療師李書馨帶領遊具體驗並介紹「感覺統合」理論。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社工蘇珮雯受訪時指出,當天活動首先由李書馨設計公園遊具體驗,接著回到據點進行靜態課程。有個觀念是擔心小朋友在動態活動後無法收心,但事實上活動反而能提振幼兒精神,有助於後續學習的專注度,也能適當消耗體力、不會讓他們過於躁動。

所謂「感覺統合」,是指大腦接受環境資訊並整合的能力,當中包含本體覺、前庭覺、觸覺、視覺和聽覺;而「活動」能夠活絡身體機能與警醒度,讓幼兒對抽象的「感覺」更有概念,對情緒、專注等發展也有幫助。

其中,本體覺是關乎對本體的認知,不需仰賴視聽等其他感受而能理解身體在空間的靜、動態位置。前庭覺關乎孩子的穩定與協調,大至走路平衡、小至眼睛對焦;有抗地心引力、速度感、平衡感的遊戲,例如玩溜滑梯、盪鞦韆的過程要維持平衡、掌握速度感,這些都會刺激前庭覺。

蘇珮雯指出,這次活動提醒家長們可以有規劃性、有任務性的讓孩子們遊戲,並在不同難度的遊戲中多元嘗試、多元學習,例如爬網如何落地就有不同策略。如果要訓練幼兒的精細動作,則可以指導孩子簡單的家事,例如幼幼班可以摺疊小毛巾、用寶特瓶澆花;小班可以收拾玩具、擦拭桌椅、使用衣夾、挑選菜葉;中班可以佈置與收拾餐桌;大班後可以開始練習握筆、打結、使用衣架、簡單沖洗餐具等。

蘇珮雯表示,李書馨也提醒「肌肉張力低」表徵,例如駝背、扁平足、容易疲累、參與活動興致低、無法長時間走路、習慣性依靠、流口水、食物常含在嘴巴等等,這些舉動可能代表孩子的肌力不足,也因此更需要活動。而睡眠、過敏、過度使用科技產品等會影響大腦發育,家長需要多多注意孩子的作息。

另不同年齡的孩子有專注度極限,兩至三歲約5至10分鐘、三至四歲10至15分鐘、四至六歲20分鐘(三到五人的團體中),因此不論是遊戲或家務,設定目標時仍應考量孩子的年紀與能力。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85449?fbclid=IwAR1KEtMs3h5NMj9I5iK_zs-2QWJBnbWFMH-v8eqE8-jrTew_yK1_XC8cZco

【台灣教會公報】首屆身心障礙者倡議賽 提升自我決策能力

【林婉婷整理報導】使用機構服務的成年身心障礙者,多依照工作人員和家屬規劃來作息,很少有機會或暸解如何提出自己的想法。有鑑於此,10月21日上午,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辦理「做自己的主人,為自己決定」倡議比賽;分孩童及成人組、16位身心障礙者輪流上台,以三分鐘簡報,藉由影片、音樂及現場演出,向觀眾分享自己的休閒生活,也倡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精神。

比賽邀請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蔡青芬、高雄市私立樂仁啟智中心院長劉俊賢、屏東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中心督導潘佩君擔任評審,並以年齡和障礙程度的不同作為評比考量。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本活動的目地在於倡導CRPD,期待社會大眾轉變對身心障礙者的看法,從被動接受幫助者,轉變為能夠自主表達意願並全面參與社會的個體。

事實上,這個轉變對每位參賽選手來說都不容易,一段看似簡單的講稿,背後都是不斷重新組織語法及內容,多次練習與對話後才誕生;除充足的事前準備,不斷建立自信心也是重要的一環。

岡山障福中心近年來開始推動自我倡議,將「做自己的主人,為自己決定」之精神落實在教學中,例如岡山小作每個月都會召開兩次自主性會議,由服務使用者自行規畫社區參與及戶外教學行程、交通、編列預算等;其他也參與大型畫展、國際身障者日系列活動籌備及教會宣導等,幫助服務使用者在未來進到社區的融入。

第一類身心障礙者、熱愛四處旅行的「阿宏」,2015年來到岡山小作所接受服務;過去不太會看火車時刻表的他,透過上網找資料、觀察路人,還有一次次練習,已逐漸摸索出搭車技巧與能力。

【台灣教會公報】繁畫似錦 漫步美林 障礙藝術平權畫展開幕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近年來關注身心障礙者的藝術平權和自我實現,多次與藝文場館、店家合作推出畫展。今年度前進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推出「繁畫似錦,漫步美林:身心障礙者藝術平權融合展」,即日起在八樓展出至9月24日;本次畫展內容包含岡山障福成人日托班、岡山小作所和路竹小作所成員創作的油畫、粉彩畫和彩繪布提袋等。

9月12日下午為展覽開幕式,邀請包含平安基金會董事長吳志仁牧師、副執行長林耀明、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督導胡奇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副議長薛宇勝牧師、平安基金會前董事長江秋香、阿公店溪文學獎總顧問蔡文章教授、社團法人台灣基督徒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理事長陳宇嘉教授、督導黃淑雅、社團法人特殊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張玉奇、平安基金會所屬身心障礙關懷中心代理主任謝雅德、勞工關懷中心主任簡長榮、平安基金會經管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陳芬芩等貴賓,以及關心障礙平權議題的各領域代表等出席。

吳志仁在致詞中點出,身心障礙者在自我實現時可能遇到更多困難,平安基金會透過服務協助、陪伴障礙者。胡奇生則在致詞時點出,高雄市目前設有45間小作所、20間日照機構、143間社區機構,雖然要滿足境內超過14萬6000名身心障礙者的需求仍有段距離,但感謝許多民間單位提供多樣服務以實踐《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幫助障礙者能夠社會參與。

薛宇勝致詞時肯定智青們的繪畫與音樂才華,並邀請各界關注、支持岡山障福中心即將推出的手繪紅包袋與義賣活動。本身是藝術家張玉奇則強調「藝術就在生活當中」,鼓勵眾人用更開闊的眼光看待智青。陳宇嘉說明「藝術治療」的重點在於透過藝術媒材,讓障礙者表達內心情感、引導並進入障礙者的心理世界、完成創作後交流並發掘障礙者潛能。蔡文章則分享自己與岡山障福中心合作的契機,並大大肯定智青的創作水準。

開幕式上,幾位智青特別受邀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油畫《漫步的快樂羊》在作者謝進騫的巧思與巧手勾勒下,綿羊有溫馴的輪廓,配合清新的綠色背景,傳遞喜樂的祝福。粉彩畫《青春的紫葡萄》的作者黃通溢選用青藍底色,描繪出煙霧圍繞的群山和星辰、月亮,並用暗綠色來表現夜晚的大地,他也提到紫色是有點神秘感的顏色,就像自己與他人相處喜歡保有適當與自在的距離。彩繪布提袋《復活節彩蛋》的作者薛靖樺,除了畫出兔子和彩蛋,也細心畫出花園裡的花草、昆蟲與小動物,用色繽紛,整體畫面活潑、趣味。

在開幕式後,眾人移步前往八樓觀展,智青們在展場裡介紹自己的創作;粉彩畫指導老師黃淑雅表示,這次創作期間更鼓勵智青們主動觀察與發揮,因此能在畫面中看見更多突破既定想像框架的呈現,例如不一定是弧形、七彩的彩虹等等。這一場場畫展不只是讓社會看見智青的創意與能力,亦為他們的成長留下最美的紀錄。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9641

【台灣教會公報】捐贈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 助早療兒成長

【林婉婷高雄報導】兒童可能因先天或後天因素而未發展出符合該年齡的站立能力,需要輔具「站立架」支撐軀幹、骨盆,減緩下肢萎縮及關節攣縮,從而訓練其站立。經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提供資訊、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提出申請,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TPCF)在今年捐贈兩台「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給岡山障福中心,期盼幫助兒童站立、甚至進一步能夠行走。在15日的捐贈儀式中,特別安排小朋友現場試用新輔具,特別的體驗讓孩子臉上綻放笑容。

TPCF所捐贈的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為國外進口輔具,不論是取得或是價格都有一定門檻,一般家庭或機構較難輕易購置。而岡山障福中心過去使用的背躺式站立架和坐站擺位椅,適用於頸部、軀幹、骨盆較無法控制的兒童,使用將近20年,不但老舊,靈活度也不比新型輔具,無法滿足不同程度兒童的需要;而新型站立架適合用於頭部、手部與軀幹控制較好,但下肢肌力仍無法獨立站立的兒童,且加裝桌板方便操作玩具、教具,有助於安撫初次使用者抗拒的情緒,或在練習站立期間不至於無聊。

捐贈儀式中,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致詞表示,中心在地深耕已有27年,而輔具對提升早療兒童的能力大有幫助,事實上中心也曾服務原本無法站立的孩子、最終能夠行走的案例;根據統計,投入一元的早療成本,能減少三元的特殊教育成本,而在孩子三歲以前進行早療更有十倍效益。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陳秀雯在致詞時接續劉秋月所分享的議題,強調在少子化的時代,希望每位孩子都享有最好的照顧;她呼籲家長留意孩子的發育狀況,而高雄市也設有24處早療中心或據點作為家庭的最大支持。

TPCF董事長陳正雄則說明,基金會於2015年成立,旨在實踐電路板企業社會責任,主要致力於環境教育和社會公益;過去即定期暸解各縣市的社福需要並捐贈輔具,他承諾未來基金會將持續這項回饋社會、深具意義的公益行動。來賓致詞後,由陳秀雯代表致贈感謝狀給TPCF;活動後眾人轉前往教室、瞭解學前日間照顧服務情形。

岡山障福中心學前日間照顧服務主要對象為0至6歲的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幼兒,透過包括社工、教保、語言、職能、物理等專業服務,另外也定期辦理親職講座、親子成長團體等,陪伴家長面對教養的困境與需要。更多資訊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網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9950

【台灣好新聞網】挺!慢飛天使 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捐輔具助早療學童

【許高祥高雄報導】從孩子出生那一刻,相信每個家長最大期待就是看著孩子順利健康成長,翻、坐、爬、站至學步,並且自在開心玩耍。而對慢飛天使來說,靠自己的力量好好站起來,卻好痛好難。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長期關懷早療兒童需求,為把握發展遲緩兒童黃金訓練期,特別捐贈社會局2台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支持慢飛天使在療育路途上勇敢挺立。

小芸有重度肢體障礙,今年已經3歲7個月了,還未發展出站立能力,進入岡山障福中心接受早療服務時,治療師建議使用站立架,支撐軀幹及骨盆、訓練軀幹及下肢的耐力,減緩下肢萎縮及關節攣縮變形,並增加前庭平衡感覺刺激。然而該中心只有二台背躺式站立架,故向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提案並獲支持捐贈2台直立式站立架,具多元支撐功能的站立輔具,可以滿足更多有站立訓練需求的孩子,早療治療師開心表示,有支持的力量,小芸終於可以站起來了!

社會局局長謝琍琍表示,慢飛天使學習過程往往緩慢且艱辛,需要家人的陪伴支持,也需要各網絡單位的共同合作,掌握治療黃金期,非常感謝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拋磚引玉的善行,也期待更多人一起為早療孩童打造一個完善的療育環境。

社會局目前已設置24處早療中心及社區據點,提供多元化且跨專業的服務,從通報轉介、個案管理、日間托育、時段療育、行動據點及到宅療育,更提供親職教育、親子課程及社區融合等活動;也整合醫療、教育與社福資源,連結療育費用補助,協助幼童及早療育,減輕家庭負擔。民眾若有發展遲緩相關問題,可就近洽詢高雄市24處早療服務中心及據點,或撥打早期療育服務專線398-5011詢問,兒福中心將有專人提供解說。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86248

【台灣教會公報】兒童發展篩檢闖關 分享教養資源與資訊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的早療個管中心,於9月9日下午在高雄市路竹親子館舉辦「陪你輪轉向前行:兒童遊戲篩檢闖關」活動,當天共60組家庭、超過200人次參與;闖關檢測項目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跟認知能力及社會情緒發展等,另有教養諮詢服務。

依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22年12月底統計0至6歲大岡山11區的兒童人口總數為1萬8164名,學齡前兒童人口數以岡山區的5030名最多,其次為路竹區的2734名;然而路竹區2022年通報人數僅有51名。岡山早療中心盼能透過在地幼兒園、小兒科診所、書局共同宣傳,讓在地居民更暸解兒童發展資訊與早期療育資源。

事實上,本次活動場地、同時也是協辦單位的路竹親子館,亦是在地重要親子教養資源與空間。路竹親子館成立於2015年,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經營管理,其主要服務為提供0至6歲兒童及其照顧者遊戲空間、育兒諮詢、親職教育課程、育兒指導等,增加兒童與他人互動機會,也透過多元育兒資源減緩家庭照護壓力。

本次活動除了有社區單位與家庭共襄盛舉,今年新上任高雄新市鎮扶輪社社長、身兼岡山障福中心志工隊隊長的洪曙輝先生,亦號召高雄新市鎮、岡山、路竹、阿公店、高雄濱海、高雄燕之巢、北高雄等扶輪社社員到場關心兒童發展;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特別致贈感謝狀。

岡山早療中心服務北高雄11區發展遲緩、身心障礙之兒童,每個月由社工師主動走入社區、提供兩次篩檢服務。相關活動資訊可撥打07-622-6730#156查詢官網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9436

【台灣教會公報】幼小轉銜體驗班 早療兒預備迎接學習新階段

【林婉婷高雄報導】8月21日至8月24日,平安基金會承辦之阿蓮等五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在茄萣國小辦理「幼小轉銜生活體驗營」,幫助早療兒預先體驗小學生活可能情境。阿蓮早期療育資源服務據點社工葉盈婷受訪時介紹,今年體驗營從去年的一天增加至四天,且場地從據點改到茄萣國小,參與體驗的兒童們要按照鐘聲作息,在教室裡學習遵守課堂秩序,在遊戲場盡情玩耍;豐富的體驗內容讓每位小朋友心滿意足,皆於回饋表單中塗鴉大笑臉。

24日下午,小朋友們在健康課中認識身體自主權,思考身體界限並練習拒絕不喜歡的觸碰;閱讀課中在老師指導與陪伴下,向其他小朋友分享繪本故事。最後是頒獎與合照時間。葉盈婷指出,當初考量到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敢拒絕不喜歡的要求,有些則是過於主動、會在沒有詢問意願的情況下去擁抱別人,因此透過課程讓孩子有機會練習表意,更鼓勵他們在日後能表現自己的想法。

這次體驗營是按照茄萣國小課表進行,上學、放學、上課、下課、午休和打掃等都是按表操課,讓孩子們適應團體生活的節奏;另外有每日抄寫聯絡簿、按照表現給予積分等,其中積分是訓練得失心,學習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驕傲。而課程方面,除了語文、數學和英文等科目,還有自然課和體育課,自然課有趣味的降落傘實驗和吹泡泡遊戲,體育課則以躲避球、籃球練習手眼協調。

葉盈婷特別分享一個小故事:這群參與體驗的兒童裡,有位性格較內性,原本下課時間都獨自在教室看書;但另一位小朋友主動邀請他到遊戲場,於是從那之後,這位叫內向的孩子也會到遊戲場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事實上,在體驗過程時常可以看見孩子們真情流露與同儕互相影響,例如看著繪本裡的小動物直呼可愛、在別人獲獎時給予祝福與肯定、大方稱讚別人的繪畫作品好看等。

葉盈婷談到,營會過程可以看見有些小朋友在吃飯、寫字時,雖然動作較慢、但完成度高、動作確實;她建議家長們要學會「等待」,寧願讓孩子慢慢做好、掌握訣竅後再追求更熟練。另外孩子們升上小學,不只孩子要適應、家長們也要調整心態,包含讓孩子練習上學時自己走進教室、放學時自己走到接送區,避免頻繁打電話給老師確認孩子情形,成績比較也不是和別人、而是和自己比,專注在孩子本身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更多兒童發育和早期療育活動資訊,歡迎關注「阿蓮等五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臉書粉絲專頁或電洽:07-631-1231。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