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與新趨勢補習班合辦共融活動

【林婉婷高雄報導】過去即曾為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發起募款活動的新趨勢文理補習班,為讓平常多接受師長照顧的兒童們學習付出愛心與耐心,特於今年1月29日和岡山障福合辦共融活動。補習班學生們在教保員指導下,陪伴學前日托的早療幼兒們遊戲、用餐,共譜特別的寒假回憶,也學習包容差異、體貼他人。
在新趨勢補習班主任林志榮與老師們的帶領下,22位學生一大早就來到中心,還特別請宏欣早餐店預備要給學前日托幼兒們享用的愛心午餐。林志榮受訪時表示,補習班在寒、暑假固定安排多元課程和戶外教學,今年希望學生們能轉換角色,從「被照顧」成為「照顧者」;有鑒於學生們是首次接觸早療幼兒,也特別在行前說明中強調他們是小天使,也是大哥哥、大姊姊,要盡可能去照顧、幫助小朋友。而補習班也向家長們說明活動意義與流程,獲得全力認同與支持。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指出,不少來到中心擔任志工的學生們收穫滿滿;有家長表示孩子來到中心幫忙後,回到家也開始協助家務。有心理學背景的林志榮談到這就是「賦能」的過程,就像小雞孵化需要自己破蛋而出,讓孩子們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這樣的經驗將轉化為影響他們一生的價值觀。
參與這次共融活動的潘同學兄妹受訪時表示,很開心能和小朋友們互動,最開始以為小朋友都會照著指令、沒想到他們比想像中活潑,像是鍛鍊體能時轉椅子,要小心引導他們慢慢操作;有小朋友在吃飯時稍微抗拒,幸得有社工和教保員協助。潘同學特別感動也感謝家長、社工與教保員們沒有放棄這群慢飛天使,而是用愛心、耐心照顧他們。
岡山障福社工王孟琪受訪時指出,早療幼兒接受機構服務的宗旨是未來能夠回歸社會,因此「融合體驗」相當重要。學前日托每逢節慶,例如兒童節、端午節、聖誕節等,會與幼兒園合作、讓雙方小朋友互動。另每個禮拜二,小朋友們會前往岡山高中非營利幼兒園參與半天課程。
她也分享一則個案故事:有位小朋友去年自學前日托畢業、進入國小就讀;剛參與融合體驗時該生相當緊張,直到3、4個月後才適應環境、願意與人互動。也因為融合體驗經驗,社工們有特別提醒學校關心該生的校園適應情形;後續追蹤該生的學業和人際表現都很好。
王孟琪強調,融合體驗不僅是讓早療幼兒適應社會,也讓社會看見多元需要,有助於彼此認識、減少因為陌生導致的異樣眼光。
【台灣教會公報】小牧人揮毫迎新春 書法名家響應公益

【林婉婷高雄報導】迎接農曆新年到來,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1月19日下午於「小牧人柑仔店」辦理「好運龍來迎新春」寫春聯活動;今年有別以往,特別邀請書法名家謝永泰老師帶領示範,並且贈送多幅春聯給中心服務使用者和社區民眾。
當天現場除了岡山小作所、成人日照班約50幾位師生,還有於網路看見活動消息並報名參與的民眾、路過駐足的社區居民等;長期關心岡山障福中心的高雄市立圖書館岡山分館主任朱品錡也帶著春聯紙前來分享,並獲贈「開卷有益」春聯。
去年底岡山障福中心邀請智青創作、推出六入一組的「公益紅包袋」,謝永泰也特別揮毫書寫公益紅包袋上的字樣,以得勝有餘、福樂滿家、多結果子、平平安安、凡事富足、好運旺來等話語傳達祝福。事實上鄰近農曆新年,謝永泰行程滿滿,仍欣然應邀加入公益行列;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感恩地指出,除了這次合作,謝永泰也表示願意在未來以義賣墨寶的方式繼續支持中心。
在岡山障福中心慶祝設立25週年時、集結社會愛心而成立的實習商店「小牧人柑仔店」,除了展出襪子娃娃、粉彩畫、油畫等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也定期舉辦體驗活動,邀請社區民眾共襄盛舉;2024年上半年度規劃寫春聯、元宵手作、韻律操、桌遊、母親節手作及端午節手作等活動,歡迎至岡山障福中心網站瀏覽活動時間與報名參加。另為感謝支持者,岡山障福中心將贈送「公益紅包袋」為回饋禮,奉獻滿新台幣200元即可獲得。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感恩餐敘 見證深耕的感動

【林婉婷高雄報導】1月12日晚間,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大園香雞廚房舉辦感恩餐敘。當晚預備佳餚、摸彩來感謝中心所有同工,也分別頒發服務滿五年、20年和25年久任獎。服務滿20年的督導蔡麗英表示,很高興能於現場再度見到自己指導的第一位學生,也是岡山障福中心權益委員會主委凃嘉益律師的女兒,除了滿滿感動,也彰顯岡山障福中心永續經營、永續服務的理念。
出席這場餐敘的來賓有平安基金會董事長吳志仁牧師、副執行長林耀明長老、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委陳淑安牧師和委員、權益委員會主委凃嘉益律師與委員、阿公店溪文學獎總顧問蔡文章教授、社團法人台灣基督徒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督導黃淑雅、台灣教會公報社總編陳逸凡等長期關心岡山障福中心發展與需要的長官、夥伴。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也派社工師代表參與、致意。
吳志仁在致詞時簡潔有力地以「平安基金會」的「平安」傳遞祝福;林耀明則感謝眾人付出,並期盼眾人能在不斷變化的趨勢中持續更新、創新服務。而為感謝在岡山障福中心服務滿九年、今年因屆齡將退休的陳淑安這些年來陪伴,岡山障福中心特別致贈粉彩畫家黃淑雅所創作的大型作品《神的愛》;這幅104X76公分的畫作,將多首詩歌的意境視覺呈現,描繪出上帝創造萬物的愛與和諧。
今年有12位同工獲頒久任服務獎,其中蔡麗英為20年、北區輔具資源中心組長黃默祈為25年。
【台灣教會公報】路竹小作踩街報佳音 分享聖誕喜樂與溫馨

【林婉婷高雄報導】聖誕節前夕,平安基金會承辦的「路竹身心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簡稱路竹小作所)於12月19日辦理「聖誕狂想曲」踩街報佳音,沿途演出聖誕組曲,並分享糖果及學員親手繪製的卡片,將喜樂、溫馨的聖誕氛圍傳遞給社區。而路竹區區長薛茂竹與主秘也裝扮成聖誕老公公和聖誕老婆婆發送糖果給學員;岡山障福督導許雅惠致贈感謝狀,感謝區公所提供場地給路竹小作所辦理活動。
路竹小作所在地服務逾10年,為培養學員自立能力、人際互動與交往技巧,以及建立正確金錢觀念,每個月固定安排兩次「社區適應活動」,讓學員到社區購物、用餐;而商家和社區單位總是友善對待,耐心聆聽並親切回應其需求,甚至額外提供點心、熱情邀請學員參與各項活動等。小作所藉由聖誕節期安排學員到當年度最常接觸的單位或店家,獻上祝福與感謝。
參與今年報佳音的20位學員從路竹區公所出發,沿途經過大立生鮮超市、鵝牌氣密窗君盈金屬有限公司、金玉堂、昀鍋燒、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路竹日間照顧中心、高雄市立圖書館路竹分館,最後抵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雄中會路加教會,每個定點都有音樂或舞蹈演出。另一行人特別在YMCA路竹日照停留,學員及長輩分組進行套圈圈比賽,並且最後由路竹教會退休牧師郭恩信分享聖經中「以馬內利」的典故並為大家祝福禱告。
活動前一個月,教保員每天都會撥出時間,以「路竹四寶」:番茄、雞蛋、花椰菜、虱目魚作為主題,陪伴學員繪製小卡、包裝禮物、製作聖誕裝飾以及布置周邊環境等等,展現出路竹小作所深耕在地、服務社區的精神。報佳音路途中,學員也與教保員分享:「看到大家收到我們設計的杯墊,很開心、很喜歡,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路竹小作所社工張雅雯另表示,為加深學員對家鄉及不同國家文化的認識,每年課程規劃都會融入節慶元素。今年包含二十四節氣、台灣傳統節慶、世界節慶及富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另外也將世界地球日、祖父母日和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帶入,開拓學員視野,也增進其人際互動的機會。
【台灣教會公報】非障礙手足團體 岡山障福凝聚家庭好關係

【林婉婷高雄報導】關注早期療育家庭裡有「手足」與「親子」關係維繫的需要,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早療個管社工在今年度辦理八場次「手足支持團體」,邀請心理師陳怡婷帶領家長們探討非障礙手足照顧與關心議題。
障礙家庭常因照顧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其他手足社交關係、身心需求未能得到滿足,而產生憤怒、壓力、害怕、忌妒、無助等情緒,影響家庭氣氛、甚或影響療育執行。系列活動中,心理師藉由手作、繪本等方式,引導手足及家長認識障礙者特質,並討論、建構彼此的家庭期待。活動最後也安排祝福儀式,讓手足及照顧者之間產生勇氣,共同面對外在不理解障礙手足的眼光。
有平時因照料身障兒,而鮮少與孩子對話的家長表示,這是難得有機會安靜與孩子互動,在心理師的引導下,原本封閉、沉默的孩子因為感受到被理解、被認同,漸漸卸下心防,進而能夠表達自己,也學習在團體中溝通、聆聽他人的故事,得到共感,也更加體諒他人情緒。
岡山障福早療社工於家庭支持服務過程中發現,障礙家庭具有多元需求,自2018年起開始連結資源推動團體方案。今年有新光吳氏基金會贊助動物輔助治療、手足團體經費,而2024年9月、10月將辦理親子互動團體,在兩個小時的課程中教導家長透過遊戲、手作等方式與孩子互動,提升親職能力。歡迎有早療、家庭支持服務需求之民眾關注岡山障福的官網與粉專,以獲得最即時資訊。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攜手台灣動物輔助協會 為兒童建立美好團體經驗

【林婉婷高雄報導】經中心早期療育個管社工提交計畫並獲得新光吳氏基金會補助,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首度合作,自今年10月26日起至11月30日止,每個禮拜四下午在高雄市湖內區明宗國小舉辦動物輔助團體活動,讓服務對象與治療犬接觸,配合動輔師與社工師設計的課程穩定情緒、練習表達想法和人際互動。
11月30日是最後一次團體活動。由傑克羅素㹴「卡比」陪伴六位小朋友提早慶祝聖誕節,小朋友們在動輔師、社工師的指導下,學習溫柔撫摸、梳毛、餵食;完成任務後能得到貼紙,以各種顏色繽紛手上的黑白線稿插圖。最後小朋友帶著聖誕帽和頭飾合影,也領到動物輔助協會預備的聖誕禮物。
有別於在醫療院所進行動物輔助團體,岡山障福中心將活動辦在學校,透過「去疾病化」提升家長和孩子參與意願。中心社工王郁文受訪時表示,狗是常見的動物,這次動物輔助團體為孩子們創造沒有距離、沒有異樣眼光的相處回憶,而累積成功經驗也有助提升孩子們在家庭、學校與人互動的穩定性。針對動物輔助團體後續,她認為未來或可以連結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資源,延續這次體驗的基礎來推動其他合作與課程。
王郁文與動輔師毛文君受訪時分享,幾堂課下來看見孩子們的成長。例如有觸覺敏感的孩子最開始觸摸治療犬會尖叫、害怕,現在已有改善;另也有最開始無法融入團體的孩子,現在適應時間縮短,並願意主動嘗試和治療犬互動。有小朋友不僅融入團體時間縮短,在想法表達方面也更清晰、明確。
動輔師本身也有社工師身分,與動輔員(治療犬主人)、治療犬互相配合,再活動過程中,觀察兒童表現與動物感受,以適度指引培養兒童耐心、專注力、同理心等能力。毛文君也鼓勵家長們持續訓練孩子,包含堅持互動界限、遵守彼此約定的規範等,留意孩子的每個言行細節,引導並改善不適切行為。
岡山障福中心早療個管自2018年起推動團體方案,由社工師盤點身障家庭之需求規劃活動。曾舉辦家長紓壓活動,邀請講師上課,並提供托育服務;另曾有親子小旅行、親子教養、手足團體等。更多活動資訊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網、臉書粉專,而兒童發展相關問題歡迎電洽:07-622-6730#156。
【台灣教會公報】IDPD岡山障福多元服務 障礙青年談心聲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11月11舉辦「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系列活動——夢想轉動樂音啟航演奏會;會中邀請取得街頭藝人執照的岡山小作青年李家輝自彈自唱,以及青年黃通溢、張哲原分享生命故事。
青年黃通溢分享,自己罹患思覺失調症,在青年時發病,因為幻聽、情緒不穩等原因而不敢與人接觸;在進入岡山小作以前曾在工廠服務,當時亦與同事發生衝突。黃通溢的父親最開始反對他進入小作所,而是希望他繼續找工作,經母親勸說才同意。
黃通溢表示,小作所的生活很開心,不但有朋友,教保員也會依照個人能力來安排代工與設計工作流程。由於表現逐漸穩定,他曾在中心媒合的加油站工作一陣子,不過後因為與客人有摩擦又回到小作所。
他坦言當時自己病情並不穩定,也沒有按時服藥,但很謝謝小作所與家人持續溝通、合作。在疫情期間因為被迫放隔離假,心情鬱悶的他選擇在網路宣洩不滿;對於自己當時不恰當的言行,黃通溢直言感到抱歉,也謝謝小作所的人員們願意包容;回到中心走過適應期,教保員更寫小卡片鼓勵他的進步。
小作所的課程越來越多元,黃通溢提到自己最喜歡粉彩課。最初他的作品主要是代表生氣的黃色,後期作品有越來越豐富的顏色;他也感謝家人給予自己的愛,雖然相處過程有磨合,但他能感受到家人的愛體現在生活中的每個照顧裡。
而青年張哲原娓娓道來,自己在五歲時經醫院檢查發現其腦血管細微而堵塞,導致無法自如行動,為此家人帶他北上就醫,在七歲時就已經歷三次手術。身體的障礙沒有令他放棄學業,國小畢業時還從校長手中領到熱愛生命證書。
國中時,張哲原因為跌倒而必須在家休養,經過老師們協助說明狀況,才順利領到畢業證書。而高中時因為長期坐輪椅,張哲原坦言當時的自己很憂傷,老師知情後為他安排心理輔導;同樣是高中,他在某次健康檢查中測出血壓過高,後經醫院進一步確認是心室肥大,必須長期控制飲食和服藥。
張哲原在高三時曾在岡山小作實習,畢業後順利進入小作。他肯定許多同學都很細心、親切,會主動伸出援手;而自己最開始從事代工時主要是執行簡單操作,後來可以從事精細動作,甚至成為品管,並能夠協助老師們完成簡易的電腦文書工作。
而在藝術課方面,張哲原回顧自己最開始都是臨摹老師的示範,甚至會因為畫得不夠像而感到挫折,但現在他可以揮灑創意,例如今年中秋節主題創作時,主動提出要在月亮上加畫兩隻兔子。他認為自己除了接受幫助,也有能力幫助別人,也相信自己的話語可以影響更多人,所以願意站上台分享生命故事。
活動當天還有障礙體驗闖關、相關單位宣導、藝術平權畫展、多個友好單位演出,並首度發表成人日照與小作所青年們繪製的「2024年公益紅包袋」。該紅包袋一組有六款,插圖包含諧音寓意平安的蘋果、好運旺旺來的鳳梨、得勝有「餘」的「魚」等。歡迎各界持續關心與支持岡山障福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