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好好生活由我掌握 障礙者倡議談自主權

【林婉婷專題報導】12月3日為聯合國訂定的「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每年於臨近時推出相關活動,一方面鼓勵身心障礙者走入社區、站上舞台展現才華,一方面也邀請大眾更認識身心障礙議題以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精神。

今年,岡山障福中心於11月2日在中心場館三樓舉辦「好好生活由我掌握:環境無礙共經營,資訊可及齊參與」倡議比賽;有六個單位、超過20名選手報名,透過短講、戲劇、舞蹈和演唱等方式,針對這次比賽主題「休閒活動」分享觀點與經驗。

去年岡山障福中心首辦倡議比賽,雖為對內活動,但收穫相當積極、正面的回饋,因此今年擴大為對外開放,除了岡山障福中心的成人日照、路竹身心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路竹小作所)、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岡山小作所),還有社團法人高雄市小太陽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智青之友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艾心關懷協會的夥伴與會;共有23人報名(實際有兩名因故無法出席)。

比賽由岡山小作所教保員歐緁薰、小作所青年黃通溢共同主持;包含岡山障福中心主委游文傑牧師、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科股長李奇勵、無障礙之家主任李慧玲、岡山區區長陳振坤、聖和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林文雄、高雄市議員黃秋瑛和多位立法委員、市議員辦公室代表皆出席致意。

牧養高雄中會茄萣教會的游文傑在致詞時回憶,八年前,中心主動致電詢問教會是否願意協助設立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據點,從此教會便開始關心、參與中心的事工與活動。他特別向第一線的工作者們、第二線的支持夥伴們表示:「有你們真好!」也對所有參賽者表示:「你們是最棒的!」強調不論身心條件如何,每個人都值得被愛、被祝福。

而李慧玲指出,關心身心障礙者的權益,是營造多元社會的一環;也點出CRPD包含障礙者的自我決定、尊重表達、平等機會、保障權益等內容,但要全部落實並不容易,需要公私協力、社會共同支持才能達到。

李奇勵肯定岡山障福中心在地耕耘28年,讓有早期療育、成人日托、小作所、輔具資源等需求的民眾都可以在這裡獲得相關資訊與服務;且中心為身心障礙者的權益促進設計多元活動,不但有藝術展覽、戲劇表演,還有倡議比賽,讓障礙者們能展現才華和獲得滿滿成就感。

除了倡議比賽,11月2日當天在中心場館一樓也身心障礙者服務單位設攤,透過趣味闖關的方式宣導相關議題、分享服務成果。設攤單位包含:社團法人高雄市小太陽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艾心關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圓心工作坊」、高雄市北區輔具資源中心、社團法人高雄市方舟就業服務協會、路竹小作所、阿蓮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高雄市早期療育通報轉介暨個案管理據點。(詳細報導

報導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2078

【台灣教會公報】推動親子團體 岡山障福供全方位育兒支持

【林婉婷整理報導】平安基金會關注早期療育需求,除提供常態性的個案管理服務外,也與教會等社區單位合作設立多個行動據點。10、11月的禮拜六上午,位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雄中會橋頭教會的橋頭行動據點,舉辦「樂玩樂有趣—親子律動成長團體」,邀請社區內1歲半至3歲半的孩子及其家長參與活動。

活動由職能治療師莊明叡帶領,以趣味互動和音樂律動為主軸,旨在與家長協力、逐步提升孩子的認知發展、手眼協調及精細動作。活動內容包括音樂律動、撈金魚、拼圖及蓋房子等遊戲,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溝通和合作技巧。

此外,平安基金會經管的高雄市岡山障福中心早療個管單位在9、10月設立親子共學團體,由社工分享育兒技巧。岡山障福中心副主任許雅惠期待家長們不僅在團體中有收穫,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促進孩子成長和親子關係。

事實上,早療個管社工於服務過程中觀察到,許多家長在引導孩子上因無對策而感到迷惘,因此開設親子共學團體並鼓勵家長參與。活動涵蓋手作、體能活動及繪本閱讀,並分為建立關係、增進互動、技巧統整三個階段。

2024年起,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於橋頭、岡山分別設立行動據點,將資源直接帶到社區,填補偏鄉資源不足的缺口,進而提升服務的可及性與便捷性。除了一般的時段療育服務外,也不定期辦理家長紓壓喘息、親職講座、兒童發展篩檢等活動,幫助更多家庭獲得適時的育兒資源與指導。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網、臉書粉絲專頁或致電:07-622-6730。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1255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小作跨代共融 重陽節前往護理之家敬老

【林婉婷整理報導】今年10月11日是「重陽節」,平安基金會承辦之岡山小作所特別提前於10月8日這天,攜手「和春護理之家」舉辦「彩繪重陽樂融融」敬老活動。讓小作所服務使用者有機會參觀不同型態的養護機構,也安排他們與亞健康及需要被照顧的長者互動,提升其生活體驗。

活動一開始,岡山小作所的青年們帶來木箱鼓、沙鈴、鈴鼓等樂器演奏,「以音會友」的破冰方式深受長輩們喜歡。接著讓青年們擔任講師與助教,教導長輩們完成粉彩創作;一方面讓長輩透過和諧的色彩、創作過程的觸覺和視覺感受,來體驗藝術的療癒力量,另一方面也讓青年們從中獲得成就感,明白即使是小小的幫忙,也能帶來快樂和自信。

最後,特別安排分享時間,讓長輩分享自己在創作心得,同時也邀請小作所青年表達各自的成長與收穫。這樣的互動不僅碰撞出溫暖的火花,也種下未來跨代交流的種子,為彼此創造不一樣的回憶。

本次活動讓長輩們透過音樂、藝術創作認識岡山小作所,也豐富、療癒他們的生活。今年以和春護理之家為第一站,未來岡山小作所期待能與更多不同類型的機構合作,推動跨代共融,拓展視野,讓服務使用者與不同群體們在互動中共同成長。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19508

【台灣教會公報】煎蔥抓餅體驗 提昇身心障礙者自信心

【林婉婷高雄報導】「岡山蔥抓餅家族」長期支持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每年透過煎蔥抓餅體驗讓身心障礙青年們收獲滿滿手作樂趣。今年更是攜手屏東縣後備旅、陸秀英女士和吳依萍女士,在9月19日上午於中心舉辦公益活動;不僅有煎蔥抓餅,還有芳療穴道按摩、義剪、復古彈珠台等體驗,以及社會各界愛心捐贈的豐富物資。

「岡山蔥抓餅家族」創辦人鍾旭輝曾經是職業軍人,退伍後與從事教學工作的妻子林佳靜共同創業,並基於岳父林欽榮先生「行善不能等」的教誨,開著餐車走訪育幼院及社區,免費提供蔥抓餅和物資;約在11年前,他們因為社區活動而接觸岡山障福中心,於是開始長期關懷、銜接資源。

這次活動適逢鍾旭輝的生日,身心障礙青年們也特別獻唱生日快樂歌、贈送卡片與手繪布袋為祝福,感謝「岡山蔥抓餅家族」長期的付出。鍾旭輝與林佳靜表示,這樣的公益活動不僅是讓身心障礙者們能夠透過手作展現能力、累積自信,也是拋磚引玉、連結資源,讓社會關注機構的需要。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受訪時分享,過去中心主要是定期辦理大型活動,邀請社區單位和友好團體參與,但為提升與社區共融、實踐《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精神,近幾年轉型、舉辦更多走入社區的中小型活動,例如在節期時前往教會、社區活動中心、鄰近店家等分享卡片、小禮物等。希望讓社區認識岡山障福是長老教會所承辦的社福機構,也讓身心障礙者認識社區資源,促進他們在社區的生活,建立社區網絡。

而關於物資的募集與分配,劉秋月特別說明,岡山障福中心所服務對象、包含據點約有150160名,若是加上早療個管則是數百名不等;除了中心服務對象和關懷個案,也會和社區弱勢家庭、其他社福機構分享。中心主要募集的物資是生活用品和食品,例如尿布、濕紙巾、奶粉、營養品等;另外還有教學資源用品,例如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投影機等。若民眾有捐贈意願,可以聯繫服務電話確認詳情:07-622-6730#141張社工。

報導來源:ttps://tcnn.org.tw/archives/217418?fbclid=IwY2xjawFZv_lleHRuA2FlbQIxMAABHaOdz4rCwoD0KOM9PZ8W4rqO7O4FC-_YdgFEP20awK9VfmZmM8ZHLmoutw_aem_K-OzqBOZFRMcC8od1cgDxg

【台灣教會公報】身心障礙影展登場 推廣社區共融理念

【林婉婷整理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9月14日上午假岡山活泉靈糧堂舉辦今年度「身心障礙影展暨《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宣導活動」,盼望提升社區居民對身心障礙者的認識與關懷,推廣共融社會理念。

當天由岡山小作所帶來木箱鼓表演揭開序幕,緊接著安排邀請民眾參與的粉彩創作體驗。此次創作主題為「蒲公英的祝福-我在遠處為你的幸福祈禱」,藉由柔和與細緻的粉彩畫,讓不同年齡層與繪畫經驗的參與者都能輕鬆投入創作;在愉快的氛圍中,身心障礙者與社區居民自然互動。

岡山障福中心副主任許雅惠表示,活動結合CRPD和「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7項「建立多元夥伴關係」的精神,與岡山活泉靈糧堂合作,不僅在今年啟動兒童早期療育據點服務,還新增身心障礙者共融服務,進一步擴大服務的廣度與深度。

岡山障福中心每年透過倡議講座、生命教育宣導、身心障礙者藝術展與影展等不同類型的活動,提升身心障礙者在社會能見度與參與感,更多即時活動資訊,歡迎至岡山障福中心官網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17232

【台灣教會公報】親子手作芭樂酥 培養實作能力

【林婉婷整理報導】平安基金會承辦之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在9月7日上午假金山社區發展協會舉辦「認識芭樂YA」社區親子共融活動。本次特別邀請2至6歲的孩子及其家庭參加,透過手作體驗加深孩子對社區認識,也提升親子互動、關係和家長的教養能力。

活動中,金山社區里長林順輔介紹社區農特產品芭樂,參與者不僅能學習到芭樂的生長歷程、栽培知識,還將親手製作「芭樂酥」,體驗將在地農產轉化為美味點心的樂趣。活動鼓勵家長擔任引導者和示範者,讓孩子在安全環境勇於嘗試,從而獲得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社工蘇珮雯表示,現代孩子往往受到過度保護,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參加這類親子活動,能夠讓孩子跳脫家庭中一成不變的生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而家長也能在觀察和學習其他人教養方式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養能力。」

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自成立以來,已辦理多場家庭支持與親子互動活動,未來將持續規劃各類家庭支持活動,並計劃與燕巢圖書館合作推出定期親子共讀,而明年將走出燕巢地區,於橋頭區、岡山區擴展更多活動。更多即時資訊請關注「燕巢等3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臉書粉絲專頁。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16716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藝術平權畫展 展現對環境的關懷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近年來推動「藝術平權」並舉辦畫展,過去曾在圖書館、文化中心與餐廳展出,今年首度與醫療院所合作。即日起至2025年1月9日,「洋海奇緣,共生和諧:身心障礙者藝術平權融合展」在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一樓的藝文走廊展出。

這次畫展聚焦海洋世界,展出50多幅壓克力畫與複合媒材作品;不僅充滿藝術性,也傳達愛護環境、關心生態的理念;創作過程也以「保麗龍」按壓顏料、作畫,讓海廢常客成為繪畫工具。繽紛色彩與大膽構圖吸引路過民眾、醫護人員的目光,有不少親子、長輩駐足欣賞。

在8月21日的開幕儀式上,除了主辦與合作單位,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岡山區、壽天里、立法委員與高雄市議員辦公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壽山中會、台灣基督徒社會工作人員協會等長期支持岡山障福的單位代表們亦出席活動。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副院長郭建麟上校介紹並歡迎來賓,也感謝岡山障福透過藝術作品豐富醫院的環境。

平安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耀明長老則回顧台灣第一位「輪椅上的牧師」陳博文牧師的貢獻,當年如何積極為身心障礙者爭取權益;也談到平安機構在不同年代的事工演變,近幾年尤其聚焦在「藝術平權」,包含美術、音樂、表演藝術等,向社會大眾訴說每個生命都有無限可能。

高雄市社會局局長蔡宛芬則指出,透過藝文展覽,能突破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也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以自己的作品鼓舞來就醫、陪診的民眾。她特別感謝中心長期以來與市府攜手投入多樣的身心障礙者服務。

來賓致詞時,「阿公店溪文學獎」總顧問蔡文章特別肯定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粉彩老師黃淑雅、油畫老師張玉奇的用心與付出;而台灣基督徒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副理事長陳宇嘉教授則強調推動「藝術平權」是符合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精神,這次展覽又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更是意義深遠。

在致贈感謝狀與作品、合照和欣賞小作青年們帶來木箱鼓表演後,由身心障礙青年們為來賓們導覽。張哲原說明,這次以壓克力顏料為底色、配合立體的黏土朔型,讓海洋世界更顯更生動;他也提到與夥伴們共同創作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學習表達和溝通。而胡秀緣則介紹自己參與的作品《櫻花飛魚》,指出作品帶有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意象。

曾宜姍感謝岡山障福讓自己能實踐舉辦畫展的夢想,並透過課程提升自己對藝術創作的能力。她的作品《夜幕漁鄉》,藉由暗色背景來突顯亮色主題,並延伸傳達人類喜歡生活在舒適的環境,因此更應該保護自然、守護生物們的「家」。

黃通溢以繽紛色彩展現珊瑚礁與水母共舞的瑰麗,並認為這個畫面就像小作和身心障礙青年,不同背景與處境的人們相遇、交織成美麗的畫面。關於珊瑚,他也思考到全球暖化對生態的影響,直言人們也不喜歡炎熱的天氣,而高溫正威脅著海洋生物的存續。

報導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4082102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