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德生教會公益音樂會 為岡山障福奉獻

【林婉婷高雄報導】壽山中會德生教會「德生樂集」每年固定舉辦公益音樂會,為有需要的機構、單位募款。今年音樂會「遇見愛」在1月5日下午於高雄市音樂館登場,奉獻對象是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4日下午於教會進行的彩排中,特別邀請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岡山小作所學員張哲源與團員們分享中心服務與生命見證。

劉秋月介紹,岡山障福中心深耕北高雄29年,服務包含兒童早療、小作所、成人日托、輔具資源等;近年來不只是服務身心障礙者,也與他們討論夢想,並透過多元課程培力他們有實踐夢想的能力,例如在岡山文化中心、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和國軍左營總醫院岡山分院舉辦畫展。

張哲源談到自己年幼時腦血管堵塞而經歷數次手術,青少年時期又被檢測出高血壓、心臟病;但他加入小作所後發現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也在多元課程建立自信,如今不僅接受幫助,也可以在台上分享見證、激勵更多人。

「遇見愛」公益音樂會包含經典的古典樂章,下半場還有八位教會弟兄姊妹自主發起、自編自導自演的短劇,配合樂團伴奏,演出改編自路加福音10章「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這也是公益音樂會首次有非樂團成員的其他會友們參與在舞台演出,希望藉由音樂、戲劇和信息短講,讓「遇見愛」的信息更清晰、更深入聽眾們的心中。

德生教會也特別邀請岡山障福中心的服務對象聆聽音樂會。劉秋月表示,當中有幾位學員更是第一次踏入音樂廳、聆聽音樂會。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6704?fbclid=IwY2xjawHW-pNleHRuA2FlbQIxMQABHcM9qbFKWdW2fVsVkPqIEQZprDSnzLV-HclcsdGPch7ep0rmrLHyQNOB-g_aem_OMp9Ws59WWNsIQI9Gtq-mA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慶聖誕 十二石教會同樂

【王子恆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12月20日上午,在中心大廳舉辦「聖誕愛無限報佳音活動」。由台南中會十二石教會牧師劉立仁,及其帶領的薩克斯風團隊,演奏一首首耳熟能詳民歌及聖誕曲目,讓中心的成人日托和小作所學員、早療兒童及社區民眾,感受到濃濃節日氣氛,度過美好早晨。

劉立仁也在曲目間特別介紹,表演團隊以多支不同音域的薩克斯風、組成不同聲部來詮釋歌曲;盼望藉由團隊演出,向中心傳遞愛與希望,鼓勵服務對象們勇敢迎接生活中各樣的挑戰。

活動中處處是亮點,例如由小岡山作所學員親自擔任主持人,絕佳呈現可見用心預備,還有學員們特別獻唱〈最美的禮物〉和〈沒有聖誕老公公〉兩首節慶應景歌曲,並搭配蕭宇諾老師指導的手搖鈴、木箱鼓等樂器增添歡快節奏,皆令現場民眾印象深刻。

今年岡山小作所特別著重於學員自主性的培養,每月召開自主性會議,讓學員決定社區參與的路線及用餐地點,也鼓勵他們在活動中擔任接待者、主持人、導覽員,分享創作心路歷程或人生故事,成為活動核心角色,展現能力與自信。

上午節目尾聲,眾人一同吟唱詩歌〈賜福與你〉,祝福彼此在聖誕節中領受平安與喜樂。下午的時間,學員們帶著優美的歌聲及親手包裝的糖果,至鄰近的銀行、消防局、警察局、郵局、圖書館等地報佳音,向社區居民傳遞聖誕節喜悅。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6704?fbclid=IwY2xjawHW-pNleHRuA2FlbQIxMQABHcM9qbFKWdW2fVsVkPqIEQZprDSnzLV-HclcsdGPch7ep0rmrLHyQNOB-g_aem_OMp9Ws59WWNsIQI9Gtq-mA

【台灣教會公報】永安教會聖誕公益園遊會 關心岡山障福需要

【林婉婷高雄報導】繼去年舉辦聖誕市集並關心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的需要後,高雄中會永安教會今年聖誕節期再次推出「公益園遊會」,同樣將收入十分之一奉獻給岡山障福。而平安基金會承辦的岡山和路竹小作所也受邀前來擺攤,展出襪子娃娃、彩繪布袋以及多幅和諧粉彩畫作。

永安教會牧師許月燦指出,自己過去擔任社工時曾於岡山障福服務,因此瞭解社福機構的需要,希望藉由在園遊會加入公益元素、透過實際的關心行動拉近教會和機構的距離,同時鼓勵社區居民走進教會。

岡山障福主任劉秋月和中心副主任許雅惠也參與這場園遊會;許雅惠本身就是永安教會的青年。她提到,事實上路竹小作所的口風琴老師李雅祺也是永安教會的會友,另木箱鼓老師也是基督徒;這樣的安排是希望用帶有正向寓意的詩歌來激勵小作所成員,也與教會資源結合,盼望以更多愛心、耐心來陪伴服務對象。

岡山小作所教保員歐緁薰則分享,這個月20日上午,台南中會十二石教會將到岡山障福報佳音,小作所有預備表演節目;當天下午也有社區報佳音。而25日有交換禮物活動,成員們已討論出主題是生活用品,並投票決定限額在新台幣200元左右。歐緁薰強調,不論是參與聖誕園遊會或是舉辦交換禮物,這些看似平凡的活動,對服務對象而言其實都是很特別經驗。

今年園遊會改在教會前廣場辦理,吸引不少路過民眾駐足;雖然規模不大,但特別邀請會友和鄰里擺攤,氣氛相當溫馨。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5858?fbclid=IwY2xjawHM4D5leHRuA2FlbQIxMQABHVUcOtw21mcwh7d0MiuMguA-2h6HRAVfi14tYCekWMmN1RW6LLrEoAv15w_aem_RdOtvJjZDcuvjfH11NeUZA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感恩節特展 藝術表達感謝

【林婉婷整理報導】由文化部指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主辦的「秋日暖陽下的感恩之旅:身心障礙者藝術展」,精選超過50件和諧粉彩與油畫作品,於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岡山障福中心二樓走廊展出。配合感恩節,特於11月28日上午在中心舉辦慶祝活動,安排服務使用者分享感恩故事及妝點感恩樹。

活動由退休牧師陳淑安開場,說明感恩節的意義並帶領祝福禱告;隨後,由岡山小作所、成人日間照顧服務和高雄市小太陽協會帶來歌舞演出。服務使用者也化身主持人與導覽員,向來賓介紹作品的創作理念與藝術技法,更回顧在創作中、生活中的美好經驗,用真誠回應他人的關愛,增強人際互動與情感連結。

而感恩故事分享有八位學員報名,勇敢上台說出心中的感謝。其中,平時不善言辭的曾宜姍特別感謝教保員、社工平常的教導,讓她學會照顧自己,「也謝謝爸爸、媽媽不辭辛勞接送,載我到市區學習畫畫和參加比賽,讓我學得一技之長,有你們真好。」

在裝飾感恩樹時,參與者細數生活中值得感謝的人、事、物,寫在樹葉形狀的紙條上並黏貼於樹枝間。當感恩樹逐漸被眾人填滿,來自四面八方的心意亦匯聚成一幅充滿溫暖與感動的畫作。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這樣的活動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與才華,「更重要的是鼓勵他們勇敢發聲、自我倡議。」以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0項「減少不平等」。

報導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4139

【台灣教會公報】特別企畫-動筆抄寫,意義無窮(上)

【台灣教會公報專題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自2018年開始每年舉辦手抄活動,由社方挑出符合該年度情境的文本,例如〈主禱文〉、甘為霖編撰的《聖詩歌》,或信仰前輩寫的篇章,例如聖法蘭西斯禱文〈使我作祢和平之子〉、馬偕的〈最後的住家〉,邀請眾人抄寫後參加競賽,每次均得到熱烈回響。

今年適逢公報社創設140週年,便邀請眾人抄寫象徵公報社起源的重要文件——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創刊號頭版的發刊詞。公報社祭出大獎「府城二日遊套裝行程」及多項文創好禮,參與情況果然更勝以往,有地方教會組團參加,也有信徒以個人名義共襄盛舉。作品更是百花齊放、各擅勝場,有整齊劃一的正楷、飄逸奔放的書寫體,也有以創意排版設計拼出的圖像作品,共計有931件作品。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品背後精采的故事。

參加台灣教會公報社2024年手抄《台灣府城教會報》發刊詞活動的作品多達931件,從中脫穎而出被選為特優與優選的作品,共通點是字跡工整、版面整齊。然而,也有幾篇作品字跡歪斜且大小不一、國字與注音參雜,甚至抄寫內容與設定的主題毫不相干,卻饒富特色。這些乍看之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作品,出自平安基金會「路竹身心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服務」(路竹小作)與「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岡山小作)31位學員之手。

在路竹小作服務的老師蔡庭歡為鼓勵學員參加,煞費苦心地自製圖片說明活動細節,包含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的介紹、創刊號頭版發刊詞的內容等,接著她告知學員活動如何進行、可能會遇到什麼挑戰、抽獎活動及榮譽榜。待一切說明清楚後,她讓學員自由決定是否參加,沒想到學員出乎意外的踴躍。

抄寫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趣事。例如主辦單位規定作品版面大小為A4紙的尺寸,許多學員因字跡過大,書寫前未規劃空間,必須寫到背面;有的學員誤以為寫滿一面即可,內容未寫完整就交卷了;偶爾也會看到學員靜不下心,寫得心浮氣躁等情形。蔡庭歡說,儘管有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狀況,但最終學員都理解既然是自己決定報名,就應該有始有終努力完成,展現負責任的態度。(詳細報導

報導連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