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指尖下的繽紛 智青攜手長輩以粉彩畫慶榮家66週年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承辦「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岡山小作所)於6月3日上午前往岡山榮民之家,帶領「粉彩創作」活動。當天擔任指導老師的是具備兩年以上創作經驗的智青,他們分享自己的創作,也鼓勵、引導長輩們發揮創意。長輩們的作品將於6月27日的榮家66週年慶祝活動中展出。

這場活動是岡山小作所首度與榮家合作;活動前,智青們積極籌備,討論創作主題、教學步驟、表達技巧,展現高度自我倡議能力。過程中有智青回憶起小時候與長輩相處的情景,而智青芳芳(化名)雖有癲癇病史、較少參與社區活動,仍勇敢接受挑戰擔任講者。

岡山榮民之家平均住民年齡逾80歲,提供安養、養護及失智照護等服務,近年致力於與社區合作。榮家輔導組組長陳秀華表示,榮家過去曾與圖書館、國中小和幼兒園合辦活動;長輩們尤其喜歡接觸年輕人,充滿活力的兒少青總會讓長輩們想起自己的家人。

平安基金會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副主任許雅惠指出,去年智青們的作品在國軍左營總醫院岡山分院展出,當時院方頒發給智青們的感謝狀上稱呼他們為老師,讓智青們非常感動,並意識到原來自己不僅僅是受教的「學生」,也可以成為教導的「老師」。事實上在這次教學過程中,也能發現以往較害羞的智青們主動巡桌、幫助創作卡關的長輩們,展現出更多自主性。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42212

【台灣大紀元】早療家庭善用長照資源 舒緩照顧壓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長照服務對象僅限於銀髮族嗎?實際上,長照資源也正悄悄成為許多學齡前身心障礙兒童家庭的重要後盾。高市岡山區4歲腦傷男童小孟,在接受長照2.0服務後,家屬不僅獲得實質照顧支持,也逐步找回喘息空間與生活平衡。

過去因擔心陌生照服員照顧不當,小孟家人始終不敢申請長照資源,由小孟媽媽扛起照顧責任。為了進一步了解照護專業,考取照顧服務員證照後,小孟媽媽開始嘗試申請包含居家沐浴、陪同就醫、餵食協助、肢體關節活動等長照服務。這些服務逐步改善照顧品質,家庭壓力也得以紓緩。

此外,在使用長照服務後,每當早期療育社工與家長談及長照資源,小孟媽媽總是熱心現身分享親身經歷,希望讓更多人理解,長照並非專屬於高齡者,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同樣有被支持的權利。

長照2.0針對「失能需求」提供多元服務,適用對象不限年齡,只要經專業評估後確定生活需長期協助,即可提出申請。對於持有身心障礙證明0至6歲兒童言,常見服務項目包括職能治療師到宅復能、照服員協助外出就醫、餵食與家務支援等,均能有效減輕家庭照顧壓力。

社工柯妙芳表示,許多早療家庭並未意識到自己也符合長照申請資格。照顧孩子同樣是長照的一環,長照資源的介入不只是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讓主要照顧者得以持續前行,是不可或缺的社會支持力量。

大岡山兒童早療發展服務督導陳采旎提醒,高雄市民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洽各地長照管理中心、衛生所辦理,也可向岡山障福中心早療個案管理窗口尋求協助。◇

報導來源:台灣大紀元

【台灣教會公報】陪伴不用高成本 燕巢兒發親職講座訓練兒童專心力

【林婉婷整理報導】面對數位時代的孩子普遍有專注力下降困擾,為協助家長理解孩子背後原因並學習實用的家庭訓練方法,高雄市政府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在5月24日上午於高雄市立圖書館橋頭分館舉辦「我要成為專注力訓練大師」親職講座。

講座由職能治療師吳宜燁帶領,從生活觀察切入,剖析現代孩子容易分心的原因,包括電子產品使用頻率高、運動量不足、甜食攝取過多、缺乏親子互動等。她提醒家長,過度依賴手機或電視作為安撫工具,雖然短期看似方便,長期卻可能讓孩子難以靜下心來,影響情緒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可能會希望孩子能「乖」或「表現好」,卻忽略孩子神經發展尚未成熟,或長期處於感官刺激過多的環境,才難以專注。講師特別提醒,注意力不足不代表不聽話,若能搭配適當的訓練與支持,有助於孩子行為調整與學習成效的提升。

為了讓家長能在家中實際操作,吳宜燁現場運用吸管、貼紙等簡單道具,介紹多項訓練耐性與持續力、也提升孩子專注力與手眼協調的小遊戲。這些遊戲與技巧不需額外購買特殊教具,使訓練更貼近日常生活。

而本次活動特地選在圖書館辦理,不僅呼應閱讀對專注力養成的重要性,也鼓勵家長建立睡前共讀習慣。每天15分鐘的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語言發展與想像力,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穩定情緒。

燕巢兒發社工蘇珮雯指出,橋頭地區多為雙薪家庭,常由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子女,家長下班後也難有額外心力與時間進行高品質的陪伴,電子產品往往成為讓孩子「安靜」的工具。本次講座希望讓家長意識到,陪伴不需高成本,藉由簡單互動與共讀,就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轉變為「陪孩子一起探索」的夥伴。

報導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台灣新生報】岡山障福中心泳訓班開跑 推動無礙運動生活

【台灣新生報/何弘斌高雄報導】 為鼓勵身心障礙者走出戶外、參與休閒活動,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今年暑假期間首度與高雄市水中運動協會合作,共同辦理「活力樂遊游」泳訓班,並結合教育部體育署「運動i台灣二.○」計畫資源,提供免費課程,希望讓更多身心障礙者在安全且友善的環境中享受運動樂趣。(見圖)

主辦單位今(十五)日說明,泳訓班課程自七月一日至八月廿九日,每週二至週五舉行,共規劃五個梯次,每梯次九堂課,每班招收十五名身心障礙者參與;內容結合安全知識、自救技巧、水中適應、團體遊戲及游泳技巧訓練等,透過遊戲式教學設計與個別化引導,降低學員對水域的恐懼,提升水中自我保護與活動能力。

游泳對於身障者具有多重身心益處,包括提升肌耐力與關節活動度、強化心肺功能、改善睡眠品質等,同時,水的浮力可減輕身體負擔,降低受傷風險。去年參加泳訓班的學員提到,講師藉由水中遊戲克服我下水的恐懼,經過一兩堂課熟悉水性後,再依照每個人的程度個別指導,可以玩水,也能學習換氣和自由式的技巧,覺得很棒。

岡山障福中心設有一座符合身心障礙者使用的標準泳池,輪椅使用者可在旁人輔助下安全進入水中,泳池除了辦理專為身心障礙者設計的課程外,也於七月一日至八月廿九日開放民眾使用,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五上午九時三十分至十一時及下午二時至四時,票價部分,持身障手冊者及陪同者(限一名)每人十元,一般民眾則為五十元,歡迎社區民眾共襄盛舉。

這次合作單位「高雄市水中運動協會」長期致力於推廣游泳、救生、急救與SUP立式划槳等水域活動,以提倡水中競技、培養技能、促進安全與健康為宗旨,透過專業講師團隊與實務經驗,協助學員安全地親近水域,享受運動所帶來的身心成長。

今年中心針對身心障礙者所開立的樂活課程,除了游泳之外,亦同步辦理瑜珈、口風琴及粉彩藝術等多元活動,共計七十場次,希望透過多樣化選擇,鼓勵身心障礙者探索運動與休閒生活,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感。課程與泳池開放詳情請電洽○七-六二二六七三○分機一二九葉社工。

報導來源:https://www.tssdnews.com.tw/?FID=67&CID=805227

【慈善新聞網】大岡山早療中心媒合輔具 改善家庭困境

【慈善新聞網整理報導】平安基金會承辦大岡山早療通報暨個案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社工,近日攜手高雄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義大醫院及北高雄家扶中心,成功媒合輔具資源,協助一名因意外導致多重極重度的王姓身障男童獲得量身訂做的特製輪椅,改善生活品質,並減緩長期肌肉張力過高帶來的不適。

王姓男童1歲時不幸於住家附近溺水,經義大醫院兒科加護病房全力搶救後撿回一命,但肢體嚴重變形,行動不便,需倚賴特製輔具協助日常活動。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社工家訪時發現,案家因經濟困難無力負擔特製輪椅高達37,500元的費用,亦不符現行輔具補助資格,且孩子主要由母親照顧,照護壓力沉重。

社工評估後,主動聯繫北高雄家扶中心與義大醫院社工展開跨單位協調,在義大醫院「杜院長 (主委)基金」與「義大醫療慈善志工」團隊的補助支持下,成功為王姓男童媒合到特製輪椅資源。目前他已可在家中安心乘坐符合身形需求的輪椅,身體張力明顯改善。

王母感動表示:「感謝大岡山早療中心協助媒合相關單位介入服務,讓孩子能有一張符合身體需求的輪椅,我的照顧壓力也少了很多。」

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社工王郁文表示,早期療育的核心不僅是孩子的發展訓練,更包含對整體家庭的支持與資源整合。「我們的角色像是橋梁,串起醫療、教育、福利與社區,協助家長不孤單地面對困境。」

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目前服務涵蓋岡山、路竹、阿蓮、燕巢、田寮、茄萣、橋頭…等十一區,專責提供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評估與個案管理服務。社工團隊深入家庭第一線,協助家長認識發展狀況、連結早期療育、轉介醫療及特殊教育資源,並針對經濟困難家庭提供協助方案與輔具媒合,落實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理念。

大岡山早療個管中心督導陳采旎強調,未來將持續攜手公私部門,透過早療服務網絡的持續強化,將持續串聯各界資源,為發展遲緩與身心障礙兒童打造更完整的支持網絡。

報導來源:https://www.tcnews.com.tw/news/item/25916.html

【人聞財經報】燕巢教會首與早療單位攜手 守護兒童發展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慶祝四月兒童節,燕巢基督長老教會4月27日下午舉辦「童享好十光」親子市集,透過多元體驗攤位結合信仰與在地資源,吸引眾多家庭熱情參與。特別的是,本次市集首度邀請「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合作設攤,現場提供兒童發展篩檢與教養諮詢,讓家長與孩子在遊戲中了解發展歷程,提升親職敏感度。

市集共設置六大體驗主題,包括「手作DIY」、「美食製作」、「趣味闖關」、「手作植栽」、「樂器體驗」與「拍立得攝影」,讓孩子化身小小手作師、小農夫、小音樂家等角色,自由探索多元感官活動。每一個關卡不僅刺激孩子的感官與創造力,也創造親子間珍貴的互動時光。

活動中特別設置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成為本次亮點之一。社工設計以遊戲為基礎的活動,針對不同年齡層進行動作、認知、語言、社會情緒等面向的初步評估,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現況。若家長有教養疑慮,也能現場諮詢社工,獲得專業且實用的建議。

社工蘇珮雯指出:「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走路不穩、不說話、不愛互動等情況,希望透過活動讓家長安心,也能學到在家就能陪玩的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資源浪費。」
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與教會市集的合作契機,起於社工前往教會洽談借用空間辦理早療服務時,牧師主動提出設攤邀請。雙方理念契合,皆致力於兒童發展與社區關懷。未來,教會也將開放空間,讓據點不定期辦理兒童篩檢與親職宣導活動,進一步擴大社區共育的力量。

燕巢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劉宜欣分享,教會投入社區陪伴與教育工作已有多年,課後輔導班更是成立了19年之久。她回憶,初期招生困難,曾主動向鄰近小學發文邀請社區家庭參與,如今已穩定招收20名學童,由義守大學醫學系學生擔任陪伴者,並以點數獎勵制度取代傳統責罵,孩子為了兌換禮物充滿動力,學業成績與品格表現皆有明顯進步,學校老師也因此主動推薦更多學生參加。

更感人的是,19年前曾參與課輔班的學員Jane,當時就讀國小一、二年級,後來轉入教會樂器班學習琴藝。大學三年級時,她回到教會投入事工,擔任樂器班老師,並於本次「童享好十光」市集中擔任樂器體驗區的關主。Jane感性表示,教會給予她許多陪伴與品格上的栽培,如今能回饋帶領更多孩子,是一種溫暖的傳承。

報導來源:https://www.renwencaijingbao.com/archives/99040

【台灣教會公報】世代共融彩繪復活蛋 走入社區傳達祝福

【林婉婷整理報導】為讓更多人認識復活節的意義,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4月21日上午在「小牧人柑仔店」前廣場舉辦4月主題活動,邀請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路竹日間照顧中心長輩、社區民眾,以及岡山小作所、成人日照的近40位身心障礙青年,共同彩繪復活蛋。透過藝術創作與節慶文化交流,促進世代交流、多元共融。

活動邀請高雄中會岡山教會牧師葉恒序分享。她提到,許多時候人們會覺得自己各方面受限,希望生命有所突破,卻感到無能為力,「而復活節的意義,是傳遞上帝福音所帶來的希望與新生,鼓勵大家活出新的樣式。」她進一步說明,復活蛋從原本平凡的水煮蛋,經過彩繪後被賦予全新的色彩與意義,象徵人們也能在生命中找到突破,活出不同樣貌的自己。

彩繪過程中,長輩與青年發揮創意,在蛋殼上繪製出繽紛圖案,現場氣氛溫馨。學員小琦表示很高興能和長輩一起創作和聆聽牧師介紹復活節的意義,「覺得很有意義。」岡山小作所教保員歐緁薰表示,此次活動透過彩蛋染色、貼紙裝飾等促進學員手部精細動作發展,並藉由和長輩互動,增進其表達能力與社會參與。

上午的藝術活動後,中心學員們在教保員與社工陪伴下,親手包裝復活蛋小禮物,並在下午時走訪中心鄰近辦公室、店家,致贈復活蛋與祝福,感謝社區夥伴長期的關心與支持。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小牧人柑仔店」設立初衷,是為讓學員透過模擬店鋪情境,學習基礎的金錢概念與數字計算,同時透過每月主題活動與社區民眾互動,累積其生活經驗,提升其參與社會的信心與能力。中心將持續結合節慶文化、藝術教育與生命價值,營造溫暖友善、促進共融的學習環境,打造一個具溫度、促共融的學習環境。更多「小牧人柑仔店」定期活動訊息,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專頁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37555

【視傳媒新聞】早療宣導走入社區 水豚君夜市現身

【視傳媒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為讓更多家庭及早認識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大岡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社區服務」4月份於路竹夜市、梓官蚵仔寮海邊夜市舉辦兩場兒童發展篩檢活動,由岡山通報暨個案管理中心首度走入夜市、深入社區,期望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早療資源。

活動邀請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水豚君」與「汪汪隊阿奇」擔任一日明星嘉賓,吸引親子一同參與。現場設計兩階段親子互動關卡,第一階段以趣味遊戲吸引民眾目光,第二階段透過問答交流,協助民眾認識早期療育的概念,寓教於樂。
社工佘孟芸指出,0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的大腦處於快速成長階段,學習力強、可塑性高,語言、動作、認知、情緒與社交能力正快速成長。若發現發展遲緩,只要及早介入,透過適當刺激與專業支持,孩子多能明顯進步,甚至追上同齡孩子。

兒童發展篩檢內容涵蓋五大領域: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透過簡單互動,即可初步了解孩子是否符合年齡發展指標。現場除可即時諮詢專業社工,亦能獲得通報流程與轉介機構資訊,讓家長更安心掌握孩子的發展狀況。

過去部分家庭因不清楚早療資源,或擔心標籤化而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其實接受早療不代表孩子有問題,而是幫助家庭在育兒路上獲得陪伴與支持。家長可多參與親子活動、親子課程,或與幼兒園老師交流,也可使用簡易兒童發展檢核表觀察孩子狀況,或透過電話洽詢早療中心,由社工協助媒合合適資源。

目前,大岡山區兒童早期療育發展社區服務涵蓋11個行政區,每年辦理15場以上發展篩檢與宣導活動,服務超過1000人次。也透過跨專業團隊,包括特教老師、治療師、心理師與社工等跨專業團隊的整合性服務,協助家庭面對教育、醫療與教養等挑戰。

活動詳情與後續場次將同步公布於中心官網及社群平台,歡迎社區民眾踴躍參加、主動關心孩子的成長,也可透過來電或私訊方式與中心聯繫,由專業團隊提供即時支持與追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