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慶聖誕 十二石教會同樂

【王子恆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於12月20日上午,在中心大廳舉辦「聖誕愛無限報佳音活動」。由台南中會十二石教會牧師劉立仁,及其帶領的薩克斯風團隊,演奏一首首耳熟能詳民歌及聖誕曲目,讓中心的成人日托和小作所學員、早療兒童及社區民眾,感受到濃濃節日氣氛,度過美好早晨。
劉立仁也在曲目間特別介紹,表演團隊以多支不同音域的薩克斯風、組成不同聲部來詮釋歌曲;盼望藉由團隊演出,向中心傳遞愛與希望,鼓勵服務對象們勇敢迎接生活中各樣的挑戰。
活動中處處是亮點,例如由小岡山作所學員親自擔任主持人,絕佳呈現可見用心預備,還有學員們特別獻唱〈最美的禮物〉和〈沒有聖誕老公公〉兩首節慶應景歌曲,並搭配蕭宇諾老師指導的手搖鈴、木箱鼓等樂器增添歡快節奏,皆令現場民眾印象深刻。
今年岡山小作所特別著重於學員自主性的培養,每月召開自主性會議,讓學員決定社區參與的路線及用餐地點,也鼓勵他們在活動中擔任接待者、主持人、導覽員,分享創作心路歷程或人生故事,成為活動核心角色,展現能力與自信。
上午節目尾聲,眾人一同吟唱詩歌〈賜福與你〉,祝福彼此在聖誕節中領受平安與喜樂。下午的時間,學員們帶著優美的歌聲及親手包裝的糖果,至鄰近的銀行、消防局、警察局、郵局、圖書館等地報佳音,向社區居民傳遞聖誕節喜悅。
【台灣教會公報】永安教會聖誕公益園遊會 關心岡山障福需要
【林婉婷高雄報導】繼去年舉辦聖誕市集並關心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的需要後,高雄中會永安教會今年聖誕節期再次推出「公益園遊會」,同樣將收入十分之一奉獻給岡山障福。而平安基金會承辦的岡山和路竹小作所也受邀前來擺攤,展出襪子娃娃、彩繪布袋以及多幅和諧粉彩畫作。
永安教會牧師許月燦指出,自己過去擔任社工時曾於岡山障福服務,因此瞭解社福機構的需要,希望藉由在園遊會加入公益元素、透過實際的關心行動拉近教會和機構的距離,同時鼓勵社區居民走進教會。
岡山障福主任劉秋月和中心副主任許雅惠也參與這場園遊會;許雅惠本身就是永安教會的青年。她提到,事實上路竹小作所的口風琴老師李雅祺也是永安教會的會友,另木箱鼓老師也是基督徒;這樣的安排是希望用帶有正向寓意的詩歌來激勵小作所成員,也與教會資源結合,盼望以更多愛心、耐心來陪伴服務對象。
岡山小作所教保員歐緁薰則分享,這個月20日上午,台南中會十二石教會將到岡山障福報佳音,小作所有預備表演節目;當天下午也有社區報佳音。而25日有交換禮物活動,成員們已討論出主題是生活用品,並投票決定限額在新台幣200元左右。歐緁薰強調,不論是參與聖誕園遊會或是舉辦交換禮物,這些看似平凡的活動,對服務對象而言其實都是很特別經驗。
今年園遊會改在教會前廣場辦理,吸引不少路過民眾駐足;雖然規模不大,但特別邀請會友和鄰里擺攤,氣氛相當溫馨。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障福感恩節特展 藝術表達感謝
【林婉婷整理報導】由文化部指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主辦的「秋日暖陽下的感恩之旅:身心障礙者藝術展」,精選超過50件和諧粉彩與油畫作品,於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岡山障福中心二樓走廊展出。配合感恩節,特於11月28日上午在中心舉辦慶祝活動,安排服務使用者分享感恩故事及妝點感恩樹。
活動由退休牧師陳淑安開場,說明感恩節的意義並帶領祝福禱告;隨後,由岡山小作所、成人日間照顧服務和高雄市小太陽協會帶來歌舞演出。服務使用者也化身主持人與導覽員,向來賓介紹作品的創作理念與藝術技法,更回顧在創作中、生活中的美好經驗,用真誠回應他人的關愛,增強人際互動與情感連結。
而感恩故事分享有八位學員報名,勇敢上台說出心中的感謝。其中,平時不善言辭的曾宜姍特別感謝教保員、社工平常的教導,讓她學會照顧自己,「也謝謝爸爸、媽媽不辭辛勞接送,載我到市區學習畫畫和參加比賽,讓我學得一技之長,有你們真好。」
在裝飾感恩樹時,參與者細數生活中值得感謝的人、事、物,寫在樹葉形狀的紙條上並黏貼於樹枝間。當感恩樹逐漸被眾人填滿,來自四面八方的心意亦匯聚成一幅充滿溫暖與感動的畫作。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表示,這樣的活動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與才華,「更重要的是鼓勵他們勇敢發聲、自我倡議。」以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0項「減少不平等」。
【台灣教會公報】特別企畫-動筆抄寫,意義無窮(上)

【台灣教會公報專題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自2018年開始每年舉辦手抄活動,由社方挑出符合該年度情境的文本,例如〈主禱文〉、甘為霖編撰的《聖詩歌》,或信仰前輩寫的篇章,例如聖法蘭西斯禱文〈使我作祢和平之子〉、馬偕的〈最後的住家〉,邀請眾人抄寫後參加競賽,每次均得到熱烈回響。
今年適逢公報社創設140週年,便邀請眾人抄寫象徵公報社起源的重要文件——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創刊號頭版的發刊詞。公報社祭出大獎「府城二日遊套裝行程」及多項文創好禮,參與情況果然更勝以往,有地方教會組團參加,也有信徒以個人名義共襄盛舉。作品更是百花齊放、各擅勝場,有整齊劃一的正楷、飄逸奔放的書寫體,也有以創意排版設計拼出的圖像作品,共計有931件作品。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品背後精采的故事。
參加台灣教會公報社2024年手抄《台灣府城教會報》發刊詞活動的作品多達931件,從中脫穎而出被選為特優與優選的作品,共通點是字跡工整、版面整齊。然而,也有幾篇作品字跡歪斜且大小不一、國字與注音參雜,甚至抄寫內容與設定的主題毫不相干,卻饒富特色。這些乍看之下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作品,出自平安基金會「路竹身心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服務」(路竹小作)與「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岡山小作)31位學員之手。
在路竹小作服務的老師蔡庭歡為鼓勵學員參加,煞費苦心地自製圖片說明活動細節,包含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的介紹、創刊號頭版發刊詞的內容等,接著她告知學員活動如何進行、可能會遇到什麼挑戰、抽獎活動及榮譽榜。待一切說明清楚後,她讓學員自由決定是否參加,沒想到學員出乎意外的踴躍。
抄寫過程中,發生了許多趣事。例如主辦單位規定作品版面大小為A4紙的尺寸,許多學員因字跡過大,書寫前未規劃空間,必須寫到背面;有的學員誤以為寫滿一面即可,內容未寫完整就交卷了;偶爾也會看到學員靜不下心,寫得心浮氣躁等情形。蔡庭歡說,儘管有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狀況,但最終學員都理解既然是自己決定報名,就應該有始有終努力完成,展現負責任的態度。(詳細報導)
【台灣教會公報】好好生活由我掌握 障礙者倡議談自主權
【林婉婷專題報導】12月3日為聯合國訂定的「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每年於臨近時推出相關活動,一方面鼓勵身心障礙者走入社區、站上舞台展現才華,一方面也邀請大眾更認識身心障礙議題以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精神。
今年,岡山障福中心於11月2日在中心場館三樓舉辦「好好生活由我掌握:環境無礙共經營,資訊可及齊參與」倡議比賽;有六個單位、超過20名選手報名,透過短講、戲劇、舞蹈和演唱等方式,針對這次比賽主題「休閒活動」分享觀點與經驗。
去年岡山障福中心首辦倡議比賽,雖為對內活動,但收穫相當積極、正面的回饋,因此今年擴大為對外開放,除了岡山障福中心的成人日照、路竹身心障礙者社區作業設施(路竹小作所)、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岡山小作所),還有社團法人高雄市小太陽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智青之友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艾心關懷協會的夥伴與會;共有23人報名(實際有兩名因故無法出席)。
比賽由岡山小作所教保員歐緁薰、小作所青年黃通溢共同主持;包含岡山障福中心主委游文傑牧師、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科股長李奇勵、無障礙之家主任李慧玲、岡山區區長陳振坤、聖和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林文雄、高雄市議員黃秋瑛和多位立法委員、市議員辦公室代表皆出席致意。
牧養高雄中會茄萣教會的游文傑在致詞時回憶,八年前,中心主動致電詢問教會是否願意協助設立兒童早期療育服務據點,從此教會便開始關心、參與中心的事工與活動。他特別向第一線的工作者們、第二線的支持夥伴們表示:「有你們真好!」也對所有參賽者表示:「你們是最棒的!」強調不論身心條件如何,每個人都值得被愛、被祝福。
而李慧玲指出,關心身心障礙者的權益,是營造多元社會的一環;也點出CRPD包含障礙者的自我決定、尊重表達、平等機會、保障權益等內容,但要全部落實並不容易,需要公私協力、社會共同支持才能達到。
李奇勵肯定岡山障福中心在地耕耘28年,讓有早期療育、成人日托、小作所、輔具資源等需求的民眾都可以在這裡獲得相關資訊與服務;且中心為身心障礙者的權益促進設計多元活動,不但有藝術展覽、戲劇表演,還有倡議比賽,讓障礙者們能展現才華和獲得滿滿成就感。
除了倡議比賽,11月2日當天在中心場館一樓也身心障礙者服務單位設攤,透過趣味闖關的方式宣導相關議題、分享服務成果。設攤單位包含:社團法人高雄市小太陽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艾心關懷協會、社團法人高雄市心理復健協會「圓心工作坊」、高雄市北區輔具資源中心、社團法人高雄市方舟就業服務協會、路竹小作所、阿蓮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高雄市早期療育通報轉介暨個案管理據點。(詳細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