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捐贈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 助早療兒成長

【林婉婷高雄報導】兒童可能因先天或後天因素而未發展出符合該年齡的站立能力,需要輔具「站立架」支撐軀幹、骨盆,減緩下肢萎縮及關節攣縮,從而訓練其站立。經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提供資訊、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提出申請,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TPCF)在今年捐贈兩台「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給岡山障福中心,期盼幫助兒童站立、甚至進一步能夠行走。在15日的捐贈儀式中,特別安排小朋友現場試用新輔具,特別的體驗讓孩子臉上綻放笑容。

TPCF所捐贈的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為國外進口輔具,不論是取得或是價格都有一定門檻,一般家庭或機構較難輕易購置。而岡山障福中心過去使用的背躺式站立架和坐站擺位椅,適用於頸部、軀幹、骨盆較無法控制的兒童,使用將近20年,不但老舊,靈活度也不比新型輔具,無法滿足不同程度兒童的需要;而新型站立架適合用於頭部、手部與軀幹控制較好,但下肢肌力仍無法獨立站立的兒童,且加裝桌板方便操作玩具、教具,有助於安撫初次使用者抗拒的情緒,或在練習站立期間不至於無聊。

捐贈儀式中,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致詞表示,中心在地深耕已有27年,而輔具對提升早療兒童的能力大有幫助,事實上中心也曾服務原本無法站立的孩子、最終能夠行走的案例;根據統計,投入一元的早療成本,能減少三元的特殊教育成本,而在孩子三歲以前進行早療更有十倍效益。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陳秀雯在致詞時接續劉秋月所分享的議題,強調在少子化的時代,希望每位孩子都享有最好的照顧;她呼籲家長留意孩子的發育狀況,而高雄市也設有24處早療中心或據點作為家庭的最大支持。

TPCF董事長陳正雄則說明,基金會於2015年成立,旨在實踐電路板企業社會責任,主要致力於環境教育和社會公益;過去即定期暸解各縣市的社福需要並捐贈輔具,他承諾未來基金會將持續這項回饋社會、深具意義的公益行動。來賓致詞後,由陳秀雯代表致贈感謝狀給TPCF;活動後眾人轉前往教室、瞭解學前日間照顧服務情形。

岡山障福中心學前日間照顧服務主要對象為0至6歲的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幼兒,透過包括社工、教保、語言、職能、物理等專業服務,另外也定期辦理親職講座、親子成長團體等,陪伴家長面對教養的困境與需要。更多資訊歡迎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網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9950

【台灣好新聞網】挺!慢飛天使 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捐輔具助早療學童

【許高祥高雄報導】從孩子出生那一刻,相信每個家長最大期待就是看著孩子順利健康成長,翻、坐、爬、站至學步,並且自在開心玩耍。而對慢飛天使來說,靠自己的力量好好站起來,卻好痛好難。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長期關懷早療兒童需求,為把握發展遲緩兒童黃金訓練期,特別捐贈社會局2台俯式直立二用站立架,支持慢飛天使在療育路途上勇敢挺立。

小芸有重度肢體障礙,今年已經3歲7個月了,還未發展出站立能力,進入岡山障福中心接受早療服務時,治療師建議使用站立架,支撐軀幹及骨盆、訓練軀幹及下肢的耐力,減緩下肢萎縮及關節攣縮變形,並增加前庭平衡感覺刺激。然而該中心只有二台背躺式站立架,故向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提案並獲支持捐贈2台直立式站立架,具多元支撐功能的站立輔具,可以滿足更多有站立訓練需求的孩子,早療治療師開心表示,有支持的力量,小芸終於可以站起來了!

社會局局長謝琍琍表示,慢飛天使學習過程往往緩慢且艱辛,需要家人的陪伴支持,也需要各網絡單位的共同合作,掌握治療黃金期,非常感謝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拋磚引玉的善行,也期待更多人一起為早療孩童打造一個完善的療育環境。

社會局目前已設置24處早療中心及社區據點,提供多元化且跨專業的服務,從通報轉介、個案管理、日間托育、時段療育、行動據點及到宅療育,更提供親職教育、親子課程及社區融合等活動;也整合醫療、教育與社福資源,連結療育費用補助,協助幼童及早療育,減輕家庭負擔。民眾若有發展遲緩相關問題,可就近洽詢高雄市24處早療服務中心及據點,或撥打早期療育服務專線398-5011詢問,兒福中心將有專人提供解說。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86248

【台灣教會公報】兒童發展篩檢闖關 分享教養資源與資訊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的早療個管中心,於9月9日下午在高雄市路竹親子館舉辦「陪你輪轉向前行:兒童遊戲篩檢闖關」活動,當天共60組家庭、超過200人次參與;闖關檢測項目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跟認知能力及社會情緒發展等,另有教養諮詢服務。

依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2022年12月底統計0至6歲大岡山11區的兒童人口總數為1萬8164名,學齡前兒童人口數以岡山區的5030名最多,其次為路竹區的2734名;然而路竹區2022年通報人數僅有51名。岡山早療中心盼能透過在地幼兒園、小兒科診所、書局共同宣傳,讓在地居民更暸解兒童發展資訊與早期療育資源。

事實上,本次活動場地、同時也是協辦單位的路竹親子館,亦是在地重要親子教養資源與空間。路竹親子館成立於2015年,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經營管理,其主要服務為提供0至6歲兒童及其照顧者遊戲空間、育兒諮詢、親職教育課程、育兒指導等,增加兒童與他人互動機會,也透過多元育兒資源減緩家庭照護壓力。

本次活動除了有社區單位與家庭共襄盛舉,今年新上任高雄新市鎮扶輪社社長、身兼岡山障福中心志工隊隊長的洪曙輝先生,亦號召高雄新市鎮、岡山、路竹、阿公店、高雄濱海、高雄燕之巢、北高雄等扶輪社社員到場關心兒童發展;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特別致贈感謝狀。

岡山早療中心服務北高雄11區發展遲緩、身心障礙之兒童,每個月由社工師主動走入社區、提供兩次篩檢服務。相關活動資訊可撥打07-622-6730#156查詢官網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9436

【台灣教會公報】幼小轉銜體驗班 早療兒預備迎接學習新階段

【林婉婷高雄報導】8月21日至8月24日,平安基金會承辦之阿蓮等五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在茄萣國小辦理「幼小轉銜生活體驗營」,幫助早療兒預先體驗小學生活可能情境。阿蓮早期療育資源服務據點社工葉盈婷受訪時介紹,今年體驗營從去年的一天增加至四天,且場地從據點改到茄萣國小,參與體驗的兒童們要按照鐘聲作息,在教室裡學習遵守課堂秩序,在遊戲場盡情玩耍;豐富的體驗內容讓每位小朋友心滿意足,皆於回饋表單中塗鴉大笑臉。

24日下午,小朋友們在健康課中認識身體自主權,思考身體界限並練習拒絕不喜歡的觸碰;閱讀課中在老師指導與陪伴下,向其他小朋友分享繪本故事。最後是頒獎與合照時間。葉盈婷指出,當初考量到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敢拒絕不喜歡的要求,有些則是過於主動、會在沒有詢問意願的情況下去擁抱別人,因此透過課程讓孩子有機會練習表意,更鼓勵他們在日後能表現自己的想法。

這次體驗營是按照茄萣國小課表進行,上學、放學、上課、下課、午休和打掃等都是按表操課,讓孩子們適應團體生活的節奏;另外有每日抄寫聯絡簿、按照表現給予積分等,其中積分是訓練得失心,學習失敗時不氣餒、成功時不驕傲。而課程方面,除了語文、數學和英文等科目,還有自然課和體育課,自然課有趣味的降落傘實驗和吹泡泡遊戲,體育課則以躲避球、籃球練習手眼協調。

葉盈婷特別分享一個小故事:這群參與體驗的兒童裡,有位性格較內性,原本下課時間都獨自在教室看書;但另一位小朋友主動邀請他到遊戲場,於是從那之後,這位叫內向的孩子也會到遊戲場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事實上,在體驗過程時常可以看見孩子們真情流露與同儕互相影響,例如看著繪本裡的小動物直呼可愛、在別人獲獎時給予祝福與肯定、大方稱讚別人的繪畫作品好看等。

葉盈婷談到,營會過程可以看見有些小朋友在吃飯、寫字時,雖然動作較慢、但完成度高、動作確實;她建議家長們要學會「等待」,寧願讓孩子慢慢做好、掌握訣竅後再追求更熟練。另外孩子們升上小學,不只孩子要適應、家長們也要調整心態,包含讓孩子練習上學時自己走進教室、放學時自己走到接送區,避免頻繁打電話給老師確認孩子情形,成績比較也不是和別人、而是和自己比,專注在孩子本身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更多兒童發育和早期療育活動資訊,歡迎關注「阿蓮等五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臉書粉絲專頁或電洽:07-631-1231。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7789

【台灣教會公報】燕巢兒發講座 親子互動訓練口語發展

【林婉婷高雄報導】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除了定期舉辦親子活動,也安排講座、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分享知識與經驗,陪伴照顧者同走教養路。在8月17日下午據點辦理「如何誘發孩子的口語表達?」講座,邀請語言治療師張家聞主講。

張家聞指出,溝通有非語言和語言;非語言包含眼神、肢體、表情與聲音等,一個「嗯」在不同人或不同情境中可能就代表不同意思;而語言發展方面,12個月幼兒應可以講出第一個詞彙,1歲半幼兒要能講出50個詞彙,2歲之前應有能夠結合兩個詞彙的雙語詞能力,2歲半到3歲能夠講出語句。

張家聞提醒,要讓孩子學習語言表達,要照顧孩子的睡眠品質、飲食營養和情緒狀態。她也鼓勵照顧者們要讓孩子從事有氧活動,例如到公園使用遊樂器材,從中學習跑、跳、踢、爬、翻滾等動作,藉此刺激前庭覺,兼顧孩子聽覺與肢體發展。運動能為大腦補充養分,這與發展認知、情緒管理、注意力、抗壓性與記憶力都有關;且運動有助於鍛鍊肺活量,亦影響孩子的口語發音。

針對2歲以後孩子的飲食需要,張家聞建議不再需要將食物剪小塊,而是開始讓孩子練習口腔和唇部動作;另有很多口腔練習可以用遊戲方式進行,例如舔冰淇淋練習舌頭動作、對鏡子哈氣練習肺活量等。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75781?fbclid=IwAR2PuJfZj2YYTnlJLDo3ko5xdESrYMkkNYTGLjYXgWlgHos8l9fbqAq2lcw

【台灣教會公報】南神參訪 認識茄萣教會與岡山障福合作雙福事工

【林婉婷高雄報導】5月26日上午,南神神學院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高井由紀(Yuki Takai-Heller)帶領宣教學課程的神學生們前往高雄中會茄萣教會,認識教會與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合作的雙福事工。在分享時,茄萣教會牧師游文傑談到自己的宣教理念是「一手宣教學、一手社區觀察」,也點出他認為「宣教不是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利益他人」。

游文傑解說茄萣區的歷史與地理,對各樣在地小故事如數家珍;他表示自己會閱讀研究茄萣地區的文獻,透過分享多樣知識來幫助居民建立在地認同。茄萣區是高雄市最西北的行政區,比起高雄市區、更接近台南市區;在平安基金會的服務進入以前,茄萣地區沒有社福觀念、資源與空間。

茄萣教會因為教會幼兒園關閉、信徒遷居外地,因此空間閒置、亟需發展事工,這時游文傑接到岡山障福提出借用早療場地的電話,秉持把握任何機會的精神,經勘查與調整環境後雙方順利簽約合作,並以此為開端、後續又有輔具維修服務進駐;這些雙福事工經驗透過教會臉書粉專、《台灣教會公報》等平台傳播,讓會友進而肯定與認同。茄萣教會欣然敞開大門、主動靠近社區,讓居民走進來,共同領受上帝恩典。

岡山障福中心主任劉秋月則介紹,平安基金會承辦岡山障福已經27年,服務包含兒童早療、成人日照、小作所、身心障礙專用游泳池、無障礙牙科診療、社區宣導與倡議;也透過圓夢計畫培力智青,讓他們有實現夢想的能力與機會等。劉秋月強調,中心很樂意也很期待與教會合作早療、小作所、輔具服務。最後由岡山小作所青年分享,發表由智青們獻唱與演出的《愛在小作》音樂短片,回顧在小作所學習自立的過程,並且現場展示畫作、說明創作理念,暢談如何以創作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問答與交流時間,眾人討論到教會界可以更關心平安基金會與社福機構。游文傑指出,事實上,基督教在台灣的宣教最早是從社會服務工作開始,他認為接下來也應該回到這個方向,去照顧社會中有需要的人;教會能做的是提供空間與人力,與機構的專業資源配搭。

高井由紀受訪時表示,自己約在五年前接下宣教學課程,並且透過學生報告的案例分享而認識茄萣教會與岡山障福的雙福事工,先前所關懷的、就讀長榮大學神學院神學系的印度籍傳教師又在茄萣教會實習,在多方連結中促成教會、機構向神學生分享實務經驗的特別機會;前兩年因為疫情都是線上分享,今年終於能夠實體參訪。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67638

【台灣教會公報】療育深入偏鄉 田寮區走動式兒童發展社區服務5月啟動

【林婉婷高雄報導】

高雄市田寮區,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當地多為隔代甚至隔隔代教養;為提升在地早療近便性,自今年5月起,平安基金會承辦的「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簡稱阿蓮兒發)與田寮區衛生所合作,提供「田寮區走動式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讓有需求之家庭不用再遠赴旗山區、高雄市區。

「田寮區走動式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於田寮衛生所辦理,每禮拜三、五下午一點半至四點半為時段療育時間,由據點社工、教保老師提供時段課程,也不定期辦理親子活動。今年度第一場親子活動將在5月27日上午九點半登場,由專業老師透過繪本進行五感體驗及音樂律動,更提供原型食物、訓練孩子自己進食,並提供幼兒食品相關知能。歡迎田寮區家中有零至兩歲孩童之家庭參加。

阿蓮兒發社區據點長期與田寮衛生所合作,過去就利用每禮拜四上午「嬰幼兒施打預防針」時間,由社工帶著玩具到衛生所進行兒童發展篩檢,及提供主要照顧者面對面親職教養建議。前年開始,阿蓮兒發另與田寮戶政辦公室合作,讓新手爸媽到戶政報戶口時能領取新生兒禮包,並邀其參與活動、關心孩子發展。

零至三歲前是兒童發展的黃金時期,若能接受早期療育,將有10倍以上的效果。家長若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較慢情形,可帶孩子至各地醫學中心「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評估,更多活動資訊或有早療相關問題,可關注「阿蓮等5區兒童發展社區服務」臉書粉絲專頁或電洽07-631-1231。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86248

【台灣教會公報】小作所母親節快閃演出 獻感恩與祝福

【林婉婷綜合報導】為歡慶母親節,平安基金會經營之展翅高飛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岡山小作所)、高雄市路竹區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路竹小作所)於5月12、13日,分別於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小牧人柑仔店」及樂購廣場辦理母親節慶祝活動,以練習多時的木箱鼓、樂器及音樂劇演出,感謝母親們的貢獻與付出。

這次母親節音樂活動為今年度的首場大型表演,演出曲目包含〈如果你想知道〉和〈這裡有榮耀〉,吸引民眾駐足欣賞、獻上熱烈掌聲與鼓勵。「布包上是路竹四寶中的番茄,這都是我們學員自己畫的。」督導許雅惠與學員共同以文創品感謝樂購廣場提供場地,讓智青能夠走進社區傳遞溫暖與祝福,也培養自信。

關於社會參與,岡山障福中心每月在「小牧人柑仔店」舉辦歡迎社區朋友參與的活動或課程,主題包含桌遊、運動、繪畫、音樂等。許雅惠受訪時指出,「小牧人柑仔店」定位不只是服務小作所與中心學員,更是邀請社區來欣賞、參加,從中打破既有印象,認識到身心障礙者並不是「毫無能力」。她分享當中的見證,有民眾從原先對身心障礙者感到陌生,建立關係後願意分享物資、主動協助;而社區居民其實也很友善、每次都會回應學員們的熱情招呼。

「小牧人柑仔店」是智青們社會參與的「起點」,卻不侷限在那裡。岡山小作所及路竹小作所於三年前開始藝術創作課程,由外聘專業講師指導蠟筆、壓克力、油畫等不同媒材創作,並辦理展覽、設計文創商品;學員從中奠定成就感,也透過藝術創作抒發心情、訓練手部精細動作。

今年除結合學員作品發行兔年公益紅包及路竹四寶手繪提袋等多款文創品,也即將前往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辦理畫展,屆時將邀請學員們來分享創作心路歷程,並激勵社會的障礙者們勇於表現自己。而「小牧人柑仔店」月定活動將在8月推出父親節特別活動,更多即時資訊請關注岡山障福中心官網同名臉書粉絲專頁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66771

【台灣教會公報】感謝媽媽 燕巢兒童發展據點親子故事與手作活動

【林婉婷綜合報導】

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兒童福利服務中心委託平安基金會承辦的「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據點」成立逾半年,作為燕巢地區難得提供兒童發展療癒與親職諮詢、資源的單位,已逐步建立與社區的友好關係,並積極辦理活動。5月10日下午辦理母親節活動,邀請高雄市立圖書館燕巢分館的故事媽媽前來說故事,後有手作卡片活動。

燕巢圖書館帶來繪本《我的媽媽真麻煩》,講述不同類型的媽媽有各自可愛與美好,並分享每個禮拜六上午10點在圖書館有繪本故事與手作活動,歡迎家長帶著孩子前往參加。故事時間後,由據點社工蘇珮雯與教保老師呂紫榳指導大小朋友製作卡片:小朋友們在母親幫助下以蠟筆在色紙上描繪手掌外型,接著仔細沿邊剪下、黏貼在卡片中,最後裝飾剪紙愛心與繽紛亮片,親子合作出一份專屬的溫馨祝福。

蘇珮雯與呂紫榳與過程中與家長交流,認識兒童發展、親子互動情形,也暸解孩子們在找尋幼稚園等教育資源方面是否遇到困難。事實上,肢體、語言和情緒等發展遲緩都有其徵兆,燕巢地區的孩子們經篩檢若確認有療癒需要,家長可以進一步聯繫燕巢兒童發展據點尋求幫助,掌握0到6歲的黃金療育期。

在場媽媽們有人是透過網路搜尋而認識中心、有人是騎腳踏車經過後主動詢問,她們都認同據點的服務,表示燕巢地區沒有太多教養資源和親子空間,而據點存在成為家長的育兒支持。有媽媽特別提到,自己經常帶孩子社會參與,有時也會帶她探望在社區關懷據點擔任志工的長輩;多與外界互動確實讓孩子在禮儀、人際和團體生活方面表現更成熟、更適應。

如對燕巢兒童發展據點服務與活動感興趣,歡迎關注臉書粉絲專頁「燕巢兒童發展社區服務」或加入LINE官方群組「@799xmfba」。5月27日將有場在社區辦理、邀請長輩與小朋友體驗粉彩畫的活動。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66586

【台灣教會公報】岡山河堤早療篩檢 關心兒童發展情形

【林婉婷整理報導】4月為「兒童發展篩檢月」,平安基金會經管高雄市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特於4月15日下午於岡山河堤公園辦理「岡好有你作伙來河堤:早期療育篩檢活動」,結合診所、圖書館、學校、教會、幼兒園等資源,期盼透過活動喚起家長對於兒童發展重視,也教導如何與兒童在遊戲中學習,現場更提供衛教、教養相關技巧與資訊;吸引超過300人次、約50個家庭參與。

活動中由社工搭配教保老師設計遊戲篩檢關卡,使用教具與兒童互動,從中暸解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理解表達及認知能力發展狀況。另邀請義大醫院聯合評估中心專業醫師及治療師團隊在場免費複篩及評估,並進行通報;後續將由社工追蹤關心、提供早療服務資源。

全台灣每15位孩子,就有1位可能是慢飛天使;為提升一般民眾、外籍配偶或弱勢家庭對於早療的接受度,岡山障福中心早療通報轉介暨個管中心近年來主動走入北高雄11區,去年於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新移民常聚集的商家、社區發展協會、家扶中心等地點共辦理23場次早療篩檢及16場次宣導活動,服務超過1700人次。

近年受疫情影響,孩子鮮少出門與外界接觸,缺乏玩伴與學習對象,加上長時間配戴口罩,不辨識別脣形及表情,進而影響孩子的語言認知發展;正常發展而言,孩子在3至5個月開始牙牙學語,1歲時可聽懂簡單口語並講出簡單詞彙,2歲有使用代名詞能力,3歲能夠表達完整句子。岡山障福中心督導許雅惠說明,0至3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家長平日可與孩子共讀繪本,隨防疫鬆綁,也可多到戶外走走,或是參加親子共學團體、進入幼兒園,及早適應團體生活,藉由與人群互動提升表達、社交能力。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疑似發展較慢情形,可帶孩子至各地醫學中心的「早期療育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評估。而更多早療相關活動資訊可關注岡山障福中心臉書粉絲專頁或電洽07-622-6730。

報導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63933